打开微信扫一扫
2022年3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联合印发《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通知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多措并举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为促进全民终身数字学习,《工作要点》部署了8个方面29项重点任务。
一、数字素养是什么?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2022~2035》指出,数字素养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1. 数字生存能力
最基本的能力是数字生存能力。包括:
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App进行购物、出行、社交、看病、防疫等操作;
会根据需要浏览、检索、查询相关的信息;
会对自己的照片、视频等数字资产进行初步的整理、保存,防止丢失。
中国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缺少这些能力,基本上会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
所以国家提出要提升中国的全民数字素养,要特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数字生存能力的获取。
数字素养能力模型
2. 数字安全能力
数字世界,信息真假难辨,危险也无处不在。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数字安全能力,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或物理资产不被侵害。包括:
个人数据和隐私的保护;
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信息窃取等不法行为的辨别能力和安全防护技能;
对游戏、短视频等的自控能力,防沉迷。
3. 数字思维能力
数字思维能力指能用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解决自己或他人在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包括: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生活体验和生活水平,比如智慧家庭等;
利用数字技术工作效率,比如在线办公、数字渠道营销推广、远程医疗等;
具备数据思维能力,能利用数据发现问题、找到根因,进行精准研判或对未来进行预测。
4. 数字生产能力
数字生产能力指能输出数字产品、数字内容或其它数字解决方案,帮别人解决问题,提升自己或企业在数字世界的品牌和影响力。包括:
数字内容创作(如短视频);
数字产品开发;
数字解决方案集成等。
5. 数字创新能力
如果个人或企业在数字经济中要起到引领带头作用,需要具备数字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或在基础技术、开放平台、商业模式等方面具备独特的竞争力。包括:
数字基础设施创新,如底层芯片研发、算法研究、专利撰写等;
数字开放平台创新,如人工智能平台、区块链平台、大数据平台等;
数字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如共享经济等。
二、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有哪些?
针对不同的职业,所需要的数字素养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尝试向大家提供一个通用的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
第一个路径是“看”。数字技术日新月异,要关注国家相关部委、领先企业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方面的新战略、新规划、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到跟数字世界信息和语言同步。
第二个路径是“学”。要学习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知识,这样你在面对一些热点概念(比如元宇宙、NFT、东数西算等)时,能看看清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第三个路径是“思”。在数字经济时代,不仅仅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人也需要数字化转型。要构建数字思维,善于运用数据帮助自己用数字的方式去发现问题的根因、辨明是非,帮助自己进行正确的决策。
第四个路径是“用”。要理解数字技术在数字生活、数字工作、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并尝试用数字技术来解决你面对的问题。
三、高校师生如何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1.加强专业培训与学习
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涵盖各种数字工具和教育技术的使用,如在线教学平台、教育应用程序、数据分析工具等。培训应注重实践和互动,帮助教师掌握数字工具的操作和教学应用。
2.鼓励合作与分享
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建立专业学习社区或在线平台,鼓励教师之间交流和分享数字教学资源和经验。通过合作备课、共同开发课程、分享教学案例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成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分享学习资源和经验。通过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
利用数字化工具创新教学,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多媒体教学软件、虚拟实验室等,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通过翻转课堂、在线讨论、虚拟实验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4.搭建数字化实践平台
大力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安全可靠、高度集成、业务融通、数据共享、高效便捷的智慧校园新业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数字化学习和工作环境。完善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和工具。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和创作,提升数字技能和实践能力。
5.培养数字社会责任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教师应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数字工具和互联网,了解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课程和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四、数字素养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到2025年,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显著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基本形成渠道丰富、开放共享、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初步建成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数字技能稳步提升,数字鸿沟加快弥合。劳动者运用数字技能的能力显著提高,高端数字人才队伍明显扩大。全民运用数字技能实现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数字生活,数字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数字道德伦理水平大幅提升。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等能力达到更高水平,高端数字人才引领作用凸显,数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为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