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引用格式
张锋 延美丽 彭红超.基于数据治理的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2024,30(3):073-080.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4.03.009
教育管理决策与治理创新
基于数据治理的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
张 锋 延美丽 彭红超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其已逐渐从融合创新阶段向教育数字化转型演化。数据治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其技术与管理优势,推动教育领域不断变革。基于韦伯数据治理权变模型及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深入探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制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据治理能有效促进智慧教育治理协同高效化,数字教育资源质优、多元化,高质量教育创新化,以及“三个课堂”常态化。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优化顶层设计、稳固中枢数据层建设、强化应用层覆盖、全面开发教育资源的策略建议。如此,不仅能丰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体系,而且为我国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区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8454(2024)03-0073-08
作者简介: 张锋,柳州市电化教育站副站长(广西柳州 545616);延美丽,通讯作者,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 541004);彭红超,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上海 200062)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题“基于数据治理的市级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机制的研究”(编号:2023C695)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演化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部怀进鹏部长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出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各区域的推进策略成为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普及应用,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正由融合创新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演进。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是指,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多元创新元素相互补充、匹配,促进创新体系整体功能达到超预期的能力,形成独特且不可复制的、无法超越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二者进行创造性融合。其内涵包括创新应用手段、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学课堂重构、创新教学评价五个维度。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各层面,推动教育组织在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实现创新与变革,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1]“教育数字化”是大数据充分用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教育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先导,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包容、公平、绿色、高质量、可持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体系;通过数字化转型改变人才培养规格,优化升级数字化学习环境,变革教学和评价模式,[2]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城乡一体化教育公平体系,并完善适合数字公民开展泛在学习的终身学习体系。
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到“教育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强调信息化应用,依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设备,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应用手段、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学课堂重构、创新教学评价等,以创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应用场景。而“教育数字化转型”强调的是全数字化,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动教育系统管理模式,以及教与学的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全流程的变革,构建区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强化教育服务与管理能力。
二、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区域教育数据治理是一种动态性、复杂性及系统性的教育事务处理过程,[3]指在融合教育的育人属性和数据的技术本质基础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教育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解释和预测,做出满足公众教育需求的决策,以达到教育治理目的的综合治理模式。[4]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演化,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地将数字化应用于教学场景,[5]促进以数字化引领支撑教育改革创新,以服务师生为中心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以因材施教推动实施,以“互联网+教育”重构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新生态。以下将从智慧教育治理、数字资源建设、教学创新发展,以及“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四个方面阐述基于数据治理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
(一)推动协同高效的智慧教育治理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构建更广泛、更公平、更优质、更高效、更智慧的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以数据的互通互融,推动教育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管理。以数据治理为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全面提升业务管理、政务管理、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建设覆盖全域的“智慧教育数据中心”,实现教育信息数据和社会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互通共享,强化教育公共服务的便民惠民。塑造智慧化的教育数据驱动教育督导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与基本途径。[6]
(二)构建质优、多元的数字教育资源
完善并拓展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形成数字教育资源生态体系。围绕课程标准,探索构建系列化数字教育资源库,并逐步构建较为健全的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激励机制。结合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多种形式,针对区域内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打造“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终身教学管理”等“互联网+服务”支撑平台。以数据治理加快拓宽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精准助力教育乡村振兴发展。
(三)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优化智能学习环境,大规模推广各类优质在线课程、网络直播、虚拟课堂等新型学习方式,建设面向下一代数字技术的基础教育智能学习体系。鼓励并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开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成效。以数据治理调动多方主体参与,全面推进智慧型校园建设,强化新兴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以期进一步实现师生信息素养向数字素养的升华。
(四)推动中小学“三个课堂”按需应用常态化
充分利用区域“同步互动课堂”,探索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高效模式,真正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进一步完善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逐步改善数字技术使用环境,与高校紧密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联合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强化数据治理的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整合多元利益相关主体的力量和资源,构建协作发展的新格局。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共建智能互动的智慧教育平台。[7]
三、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模型构建
当前,学术界有关数据治理的模型尚未达成共识,有关研究人员更倾向于认为数据治理框架是个动态的概念,即为满足不同研究需求,可以根据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适度合理调整。教育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网络互联,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元主体又共同组成开放互联的系统。
本研究基于韦伯提出的数据治理权变模型中的7个权变量,[8]依据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简称OSI)中的七个层级结构,通过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特点,结合区域实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构建基于数据治理的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模型。该模型包含七层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数据治理的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型
(一)支撑层
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要,配备可支撑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全流程的数字化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设备),该系统由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设备组成,支持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各种云终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如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全领域、全流程的数字化。支撑层以数字化教育新基建作为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牵引力量,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区域内基于自身条件,推动网络、平台、资源、校园、应用、安全六个方面的教育新基础设施建设,重构教育支撑体系。
(二)保障层
保障层作为机制保障,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完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需要在实践中构建有力、有效、完善的机制: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提高认识,成立“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履行好“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强化机制保障,包括专项资金和长效投入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三是强化联合创新,联合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多元力量,推动数据治理的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四是落实督查考核。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动态考核机制,将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全要素纳入考核范围。
(三)数据层
数据层主要包括数据接入库、数据中心库、数据主题库。数据接入库主要是指平台需对接的外部系统数据,为平台提供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多元数据源。数据中心库遵循区域教育数据标准,对接入库数据的汇集和沉淀,是经过数据稽核、有质量保证的业务数据,这需要遵循区域教育数据标准。数据主题库是根据教育业务需求,抽取数据中心库的相关业务数据,经过清洗、计算,形成相应主题库,以供相关业务数据开放应用。数据层的实现一是制定智慧教育标准规范体系,二是搭建智慧教育数据管理平台。
(四)中枢层
利用市政务云平台、网络资源、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区域教育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涵盖区域智慧教育综合决策分析模型、智慧教育决策数字驾驶舱、智慧教育预警推送模型、三级数字画像的体系。教育是与产业发展高度同构的动态性、网络化的生态系统,要通过大数据系统集成为其“画像”,形成不同层面的“数描”。[9]通过对已治理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类应用、数据分析类应用、数据挖掘类应用,以期为各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全流程数据化、可视化的数据汇聚服务。
(五)安全层
加强全流程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确保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共享,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整合电子认证、数据加密、安全检测、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灾难备份等安全技术和措施,建立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体系。全流程应用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四大环节,以保证系统运行在一个安全环境之中。明确个人信息数据确权授权机制与合法权益保护制度,确保其个人信息数据是依法依规授权有关单位使用。[10]
(六)应用层
基于数据治理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治理服务、泛在资源建设以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教育治理服务旨在集中汇聚数据资源,提供教育治理和优质线上教育服务。典型的教育治理服务包括加快教育政务服务的智慧教育服务中心建设、以“办事”为目标的全面督查督办、财务工作一体化的后勤管理、科学智能的基建规划、区域特色的质量检测、师生体质健康监控、信息化校内课后托管、高质量智慧安防、场景化数字服务、智能校外机构监管以及动态入学预警。第二,完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泛在资源学习中心,形成包括资源协同开发、教育资源管理、学习空间系统、“云教研”系统,覆盖全体学生,涵盖学科课程和自主学习的体系。第三,推动“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在现有“同步互动课堂”建设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使用环境,与高校紧密合作开展科研课题,探索“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高效开展模式,同步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七)服务层
服务层集组织服务体系、制度服务体系、流程服务体系、人员服务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于一体。借助数字技术、计算平台和算力,深入洞察管理层的教育大数据,综合智能计算结果与现行党的教育方针来规划顶层战略。[11]“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服务层作为该模型的最高层级,亦是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最大难点,服务层依托“云”服务模式,用户在大量流转的数据中,不受时间、空间与媒介限制地获取便捷的教育数字化服务。
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
(一)优化顶层设计
第一,依据职责划分“教育数字化转型”办公与服务领域,提供权威业务数据源、管理应用平台的各相关部门和二层单位。教育部门亟需明晰数据治理各方权责,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优化提供证据基础。[12]“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设计规划、数据平台建设、数据采集、安全管理等工作由各级教育技术部门负责。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全面统筹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发展的领导机构,由学校校长或主管校长担任;成立专门负责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学校信息技术处或明确中层负责人员。第二,加强机制保障工作。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对立项、实施、验收等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建立项目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评价机制,信息系统项目资金安排、设计规划、应用推广等全过程管理由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后续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评价等激励机制,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把“优化人才队伍,提升数字技能”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主动服务项目建设的责任导向机制。明确数据资产的属性,对信息系统管理及数据资产进行归属及定级。区域实施数字化转型就必须有区域顶层教育数字化设计规划,明确进行域内职能、域内基础数据、域内数据共享、域内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总体规划,统一数据标准。第三,强化联合创新。重视重点区域、重点应用推进,积极树立重点,利用好本区域职教发展好的经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专业研究机构、高端智库的战略合作,借助各种社会企业等力量,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第四,落实督查考核。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动态考核机制,将“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对各县区教育部门各机构、二级单位的年度考核体系,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确保建设任务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作。
(二)稳固中枢数据层建设
第一,制定区域智慧教育标准规范体系,确保区域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通过安全规范体系制定隐私数据的加密、脱敏、模糊化处理、数据库授权等多种数据安全管理措施,全方位保障数据的安全。[13]第二,搭建智慧教育数据管理平台。围绕全市教育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基于省、市或区推广各自建设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通过数据的采集、汇聚、存储、清洗、应用等,实现区域及下属学校的数据资源整合,满足区域内教育数据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推动“智慧政务”改革向教育领域拓展延伸。第三,基于智慧教育综合决策分析模型,通过对各教育行政部门的分类数据进行挖掘和建立针对性的分析模型,让行政部门做各种决策时有据可依,行政命令的决策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并通过智慧教育预警推送模型,建立区域教育预警推送机制,包括学生学业学情预警、汇总性区域传染病预警、学生体质健康预警、学生体检预警、成绩单、校园基本情况、学生入学预警、教师招聘预警、校园安防、基建项目等。第四,利用智慧教育决策数字驾驶舱,实现多数据来源横向贯通、纵向比较、智能预警,为各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较为科学精准的决策参考。第五,将教师的基本信息、师德指数、教学经历、专业成长、综合荣誉、考核评价等发展数据进行整合,将学校基本信息、办学水平、发展态势等综合指标数据汇聚起来,形成学校、教师、学生“数字画像”。
(三)强化数据治理服务中心
普及智慧教育政务,推进教育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的应用,加快政务服务数据化建设,教育政务(校务)在线运作、高效协同,政务数据与校园治理深度融合。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中小学报名网上办、学生资助网上办等相关便民政务。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督查督办,以实现“办事”目标、完成交办或办理的具体事务。部门领导可分派任务或直接办理,在办理过程中给予一定指导;提供办理期限的预警,并对办理人员进行催办及办结后进行评价;领导要全面跟踪事务办理的全过程。建立教育后勤管理体系,实现经费投入、财务预算、资产管理、财务核算、财务决算、绩效考评、风险管控、财务廉政风险防范等各项工作的一体化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基于提升规划决策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的目标,推进完善区域(学校)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系统,使基建全流程实施生命周期管控。建立师资管理平台,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线上课程资源,加强教师网络化、数据化“全链条 ”管理和培养,通过建成体系完备、机制灵活、资源丰富、应用便捷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教师发展评价、培训综合评价机制,全面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推进人工智能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在区域内落地应用。为区域建立教学质量监测系统,构建区域有特色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管理和提升评价体系。进行区域各区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建设,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模块、数据采集管理模块、区域教育质量检测模块、校级教育质量检测模块。为全区域内的各类质量监测应用提供支撑,进而达到数据规范统一、应用统一。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借助大数据分析,动态把握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发挥质量监测的精准诊断和针对性提升功能,推动学生全面个性持续发展。综合师生健康报告平台,研发区域基础教育师生健康预警和体质健康分析系统,构建校园传染病防控、传染病暴发预测预警、提前干预的“预警网”,建立师生健康全方位保障机制,研发培养学生特长、潜能的科艺教育分析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申请、审核等服务环节,为校内托管提供便捷服务,构建全市托管服务申报平台。完善校园风险管控智能化、校园周边综治网格化、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平安校园立体管控体系,建设高质量校园安全系统。加快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步伐,实现公众教育数据精准匹配、查询便捷、使用授权。探索非接触式校外培训机构智能监管,综合跨部门数据实施远程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建立学前、义务教育招生预警模型,依据有关部门基础数据,分级分类、动态预警,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以教育设施现状可提供的学位与每个学校执教区内所有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人口进行比较,数据分析、呈现学位缺口数并进行未来三年预警。
(四)全面开发泛在教育资源
第一,协同开发资源。建立合法规范的资源开发奖励机制、价值流通机制、版权保护和共享交易机制,激发教师资源开发积极性,实现教育资源众筹、众创、共享,将教育资源建设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激励范畴。采取“教育大资源”观,最大限度地增加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形成开放、共享、互联、共通的新型数字资源的协同共建模式。[14]第二,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开发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线课程资源,打造教师创新混合模式、混合生态课堂,[15]打造具有师生特色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市、县(区)、校三级共享使用的课程资源中心,为地方课程推广提供资源,为校本(拓展性)课程共享(跨校选课)、选课学习、家庭教育协作等提供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处处可学的优质环境。充分发挥教研员、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建设优势,开发复用数字资源,打破不同学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16]第三,实现精准作业应用,构建以功能作业设计应用为导向,以年级期末检测(抽测)、模拟试题等优质资源为基础,涵盖“区域—学校—教师”三级用户、线上线下融通、“布置—答疑—批改—反馈”一体化的精准作业平台,精准评估学生学业水平,为开展精准教学提供依据。第四,进行校外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建立面向全市劳动、研学基地营地、精品线路集中展示的区域性实践教育智慧平台,全程为学生提供劳动、研修实习选课、学习记录、考核等服务。
五、结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内容重构、模式创新,逐步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改革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实践探索,区域教育发展动力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有效加速构建区域智慧教育体系、终身学习体系、公平教育体系,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据是高质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17]未来,基于数据治理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仍需结合本土化发展情况进行深度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钊光,卢锋.国内教育新基建研究现状分析——基于2018—2021年期刊文献的内容和社会网络分析[J].软件导刊,2023(2):1-8.
[2]黄荣怀,杨俊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J].新华文摘,2022(13):124-125.
[3]郑旭东,狄璇,岳婷燕.区块链赋能区域教育治理:逻辑、框架与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1):31-39.
[4]祝智庭,许秋璇,吴永和.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标准需求与行动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21(10):1-11,76.
[5]侯元东,马元福,李钿钿.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实施策略与行动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2):50-57.
[6]雷励华,张子石,李志昊,等.数据驱动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2):39-45.
[7]王兴宇.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逻辑与实现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23(1):236-244.
[8]WEBER K, OTTO B, ÖSTERLE H. 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a contingency approach to data governance[J].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2009(1):1-27.
[9]张培,夏海鹰.教育领域数据治理的基本思路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5):19-25.
[10]桑新民,谢阳斌,余中,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工程笔谈[J].现代教育技术,2023(1):1-12.
[11]刘三女牙,郝晓晗,李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国道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3,432(1):52-61.
[12]兰国帅,李蒲,黄春雨,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规划和创新路径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指南》要点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1):4-17.
[13]贺相春,郭绍青.基于数据智能的区域教育大平台建设与应用实践[J].大数据,2020(6):40-51.
[14]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2,423(4):1-8,25.
[15]黄景文,杨瑞琪.技术创新视域下高校混合式教学的优化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9):52-57.
[16]熊秋菊.基于数字基座的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J].人民教育,2022,868(7):22-24.
[17]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22,348(4):41-49.
Research on Region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Data Governance
Feng ZHANG1, Meili YAN2, Hongchao PENG3
(1. Liuzhou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iuzhou 545616, Guangxi;
2. Faculty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3. Assistant Researcher of School of Open Learning and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