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能级,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加速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强化数字技能、绿色技能培养, 6月26日,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首席顾问、教育部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暨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祝智庭教授作题为《数智赋能职教新质发展的新路向》专题报告,南京可瑞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侍大明作了《信息化标杆校政策和建设路径》辅导报告。学院院长王道峰、副院长姜军,院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后勤管理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祝智庭教授报告从新质生产力呼唤新质职业教育、数智赋能职教新质发展的实践、职教数智化转型发展的行动建议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数智赋能职教新质发展的新路向。全面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指明了新质人才的能力维度与特征。他指出,工业4.0和职业教育4.0的核心内容就是“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并给出了“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以创变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的“祝氏定义”。他给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八大路径:“推进治理制度的数字化转型、推进专业与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教师数字化专业能力建设、推进学生数字素养与能力培养、推进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建设、推进数字基座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研究与社会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职教数智化转型发展给出八大建议:“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构建职教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培植数字化转型能力、研究职教数字转型与开放创新实践模式、创建职教数字化转型大生态、建设开放式职教资源体系、推动新质生成力背景下的职教大转型、研究职教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与促进机制”。
随后,侍大明副总经理作了《信息化标杆校政策和建设路径》辅导报告,他分析了信息化标杆校出台的背景与目的,并指出数字化转型的目标:降本增效,方式:内生动力、广泛参与、数据驱动和制度保证;指出信息化标杆校建设路径:一是持续建设优质资源,二是加强平台资源应用,三是丰富拓展应用场景,四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五是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
王道峰院长在致辞中指出,近几年学院一直致力于内涵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梳理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框架,从教学、基础设施、管理和外延等几个维度进行有效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建成了国家专业资源库4个、国家精品课程、在线精品课程等6门、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9部、国家(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3个,建成了F5G全光网,实现了校内无线WIFI6全覆盖,建成各类业务系统33个,获批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首批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学院将围绕数字化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数字场景应用、培育教育数字新文化、提高数据治理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实践。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撰稿:吴志峰 审核:张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