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3000+
  • 产品3000+
  • 服务3000+
  • 厂商3000+
  • 用户3000+
  • 数字化疑难问题
    大家一起去解决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登录查询教育数字化知识信息

点击刷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海贝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资讯

共计46318条
首页 资讯 专家解读第5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专家解读第5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类型:新闻动态 来源:大连财经学院信息中心 2023-11-01


网络基础能力持续增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 2022 年, 5G 、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不断夯实数字化发展底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网络基础能力不断增强,在千兆光网、 5G 和移动物联网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以千兆光网和 5G 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构成新型基础设施的承载底座。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截至 2022 12 月,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 5958 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 477 万公里,网络运力不断增强。我国建成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 10G PON 端口数达 1523 万个,较上年末接近翻一番水平,全国有 110 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移动网络保持 5G 建设全球领先,累计建成并开通 5G 基站 231 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 60% 5G 用户达 5.61 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达 1/3 ,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75 倍。

二是物联网终端用户不断增长,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截至 2022 12 月,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 35.28 亿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8.45 亿户。蜂窝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的规模分别达 4.96 亿、 3.75 亿、 2.5 亿和 1.92 亿户。海量的新设备接入网络,进一步扩大了用户数字应用场景,持续提升网民使用体验。

三是互联网普及率显著提升,助推生产生活数字化变革。近年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网络提速降费等工作,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给予专项支持,推动网络服务更加 “物美价廉”。目前,全国行政村已历史性实现“村村通宽带”,从东北雪原到海南三沙,从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到独龙族居住的大山深处,甚至时速 350 公里的高铁上也实现了信号覆盖。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10.67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5.6% ,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平均下载速率在全球排名分别是第 3 位和第 8 位。优质的宽带网络促进各类移动 APP 应用快速普及,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互联网 + ”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创新,促进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系统化和高效化,真正实现让民众“最多跑一次”,让公共资源全民共享成为可能。

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2 年,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技术与产业创新融合提速,数字产业化成果显著,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通过本次《报告》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增长,为数字化发展筑牢根基。 2022 年,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持续增长, IPv6 地址数量达 67369 /32 ,同比增长 6.8% ,有力支撑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 5958 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 477 万公里,网络运力不断增强;我国千兆光网已经具备覆盖超过 5 亿户家庭的能力, 5G 基站数量达 231 万个。千兆城市平均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 100% ,实现城市家庭千兆光网全覆盖。

二是技术与产业创新融合提速,产业数字化如火如荼。 2022 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提速,互联网相关技术与应用创新加速向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拓展深化。“ 5G+ 工业互联网”加速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人、机、物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方式落地普及,成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依托信息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紧密结合,着力推动线上线下企业融合共生,持续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

三是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持续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2022 年,我国数字产业化稳中有进,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场景融合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能。全国网上零售额达 13.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4.0% 。短视频、线上办公、互联网医疗等互联网应用加速普及,截至 2022 12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10.12 亿,同比增长 8.3% ;线上办公用户规模达 5.40 亿,同比增长 15.1%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 3.63 亿,同比增长 21.7%

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添活力、增动力、聚潜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认为, 2022 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稳中有进,进一步释放数字消费活力,增强数字生产动力,释放数字生活潜力。本次《报告》呈现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以下特点:

一是海量网民为数字消费增添 “新活力”。截至 2022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10.67 亿,同比增加 3.4% ,互联网普及率达 75.6% 。其中,城镇网民规模为 7.59 亿,农村网民规模为 3.08 亿, 50 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 30.8% ;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 2618 亿 GB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网民构成广大用户基础,流量型、资金型等不同形式的数字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企业转型为数字生产提供 “新动力”。 2022 年,企业服务、工业互联网及网络设备制造、电商零售、智慧交通、智能硬件等互联网相关领域持续获得资本助力,进一步体现互联网对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用。截至 2022 年底,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 58.6%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 77% 。企业转型促进数字生产力快速增长,引领生产主体、生产方式及生产对象的全面数字化发展。

三是线下场景为数字生活凝聚 “新潜力”。 2022 年,我国线下场景加快拓展,促进相关线上业务进一步发展,形成线下线上互促共融的良好态势。其中,在线旅行预订、线上健身等领域持续发展,为广大网民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字生活。截至 2022 12 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 4.23 亿,占网民整体的 39.6% ;线上健身用户规模达 3.80 亿,占网民整体的 35.6%

超十亿网民刷短视频,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周结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短视频内容不断丰富,带动用户规模增长和黏性加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长和流量增量的主要来源。此外,短视频还与直播、电商、教育、旅游等行业相互加成,逐步渗透至网民的生活全场景。

一是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短视频成全民化应用。截至 2022 12 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 94.8% 2018-2022 五年间,短视频用户规模从 6.48 亿增长至 10.12 亿,年新增用户均在 6000 万以上,其中 2019 2020 年,受疫情、技术、平台发展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年新增用户均在 1 亿以上。同时,用户使用率从 78.2% 增长至 94.8% ,增长了 16.6 个百分点,与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即时通信)使用率间的差距由 17.4 个百分点缩小至 2.4 个百分点。

二是持续带来更加多元、优质的直播内容,直播生态与运营体系进一步成熟。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不断加大直播内容供给,拓展直播边界,直播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显现,非遗传承、知识普惠、助农惠农、线上招工、线上相亲等直播类型不断成熟。截至 2022 年底,快手已有近 400 种类型直播,其中助农扶农、科普教学等五类直播最受用户欢迎。 2021 9 -2022 8 月,抖音平台演艺类直播打赏收入同比上涨 46% ,线上直播打赏成为诸多县级戏曲剧团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三是与电商融合加速,逐步完善电商产业生态。短视频平台持续拓展电商业务, “内容 + 电商”的种草变现模式已深度影响用户消费习惯。 2022 6 月,抖音短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 44% ;用户通过内容消费产生商品消费,短视频带来的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 161% 。第三季度,快手电商商品交易总额达 2225 亿元,同比增长 26.6% ;依托流量和效率优势,持续吸引更多商家入驻,新开店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近 80%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网络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协商代言处处长滕素芬表示,在过去几年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接入水平明显提升、接入环境明显改善,网络依赖、过度娱乐等问题有所缓解,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进行权益维护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提升。这反映了我国在未成年人网络参与、发展与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 2018 年以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增长态势。 2021 年未成年网民规模达 1.91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96.8% ,较 2018 年( 93.7% )提升 3.1 个百分点。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大部分未成年人都是在上小学时或上小学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年龄越小该比例越高。

二是未成年人过度上网情况有所改善。未成年人在工作日、节假日的日均上网时长与 2020 年相比均有下降。尤其在网上休闲娱乐活动方面,未成年人的依赖性持续降低,看直播、参与网上粉丝应援等活动的比例均有所减少。此外,未成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主观依赖程度,以及家长认为孩子上网时间过长的主观感受也都呈现下降趋势。

三是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教育仍有不足。城乡未成年人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差距已基本弥合,但在网络使用方面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未成年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单一、长时间上网情况更突出、使用休闲娱乐类应用比例较高、使用学习资讯类应用比例较低。

未来,我们仍要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度,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能力,汇聚政府、学校、家庭、平台企业等各方力量,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形成合力。

海贝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微信公众号

咨询顾问

Copyright@2024 EduDigital123.COM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001 京ICP备20240426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