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 “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
6月20日,2023年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现场展示了教育数字化成果。
“数字化”带来教学实训新体验
在 “虚实融合”的驾驶实训系统,学员驾驶货船,在“孪生航道”上,感受远洋航行的风浪;AI主播有了“分身术”,同时在3个直播间内介绍产品,还能和顾客互动;课堂作业下发后,小朋友们完成作业拍照上传,老师实时评阅教学成果……如今,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课堂。
“直播屏幕里的主播小雨是我,也不是我,她是我的‘数字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大二学生肖雨一边招呼访客品尝茶叶,一边展示直播间里的数字技术。“小雨”由肖雨训练3周而成,复刻了肖雨的形象和动作,在后台直播助理的帮助下,不仅可以介绍产品,还能解答顾客的疑问。
更重要的是, “小雨”可以同时在多个直播间出现,这大大减少了主播肖雨的出镜工作量,提升了直播效率。肖雨也没有被替代,在空闲时间里,她仔细研读所销售的产品,优化直播文本,这又进一步丰富了直播内容,有助于直播效果的提升。
华中师范大学 20多位未来的教师,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设置了中学地理教学的课堂。他们在一个AI沙盘上,展示了红军翻越的雪山,一旁的屏幕上,雪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同步生成,等高线地形图与三维地形模型即时映射,平面二维地理知识即刻变为3D形态,长征的艰难险阻立体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这份特别的课程设计既能直观传授知识,还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从 “用数而思”到“依数而行”
数字化不仅用于知识的传授,还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用数而思、依数而行,教学管理更直观、高效。
数据采集大屏清晰记录了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沈的成长轨迹。今年 4月份,她的劳育分值是短板,到了6月份,劳育分值明显提高。原来,班主任鼓励她参加各类劳动实践,2个月内,小沈担任了黑板管理员、窗台清洁员、菜地护理员等,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小沈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
武汉市汉阳区楚才小学校长韦莉介绍,评价数据采集由过程性点评、德育评价、体质监测、活动广场、习惯养成等内容组成,每一项活动关联不同的育人指标,学生们通过提交不同作品,教师、学生送花点赞,同时积分。
韦莉说,数字评价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树立榜样为目标,激励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数字教育发现孩子,成就孩子,让每个孩子像树一样,向阳而生!”
数字化评价也可应用到教师管理和校园管理中。选取核心业务领域的关键指标项搭建 “数舱”,学校主要负责人时刻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师评价上,汉阳区楚才小学根据教师的工作年限和各类业绩,不断完善教师发展档案,教师画像也为老师把脉成长问题,指明发展方向。
在校园管理上,武汉理工大学 “理工智能平台数据驾驶舱”能显示关于学生、学科、教学、科研、人才等关键领域的各类数据,并通过算法构建科学完备的综合评价模型,以红、黄、绿三色对专业进行实时预警,用于专业建设和校园管理的其他模块。
“数字化”推进教育公平
“你觉得哪种方式最适合求解这道题?来,我给30秒钟,大家选一下。”在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老师于歆杰讲了一堂关于戴维南定理的电路原理课。武汉理工大学45名大一学生在现场,与贵州理工学院5名线上学生同上一堂课。
他提出一个问题,现场大屏立马显示,学生们通过手机上的 APP作答。于歆杰通过该系统的后台看到了学生作答情况,当场点名:“我们请第一个选A的吴同学讲讲为什么。”
整个课堂,在于歆杰不停的引导讲解、学生抢答、做题拍照上传、讲述想法等环节下,一步步引入戴维南定理,并通过设计相应的问题和投票,进一步讲解了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贵州理工学院 5名学生,也和现场学生一样,投入到所有环节中。“电路原理是工科电类各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硬课,比较枯燥,学生活跃度不高,容易走神。”于歆杰介绍,利用数字化资源和智慧教学工具,就能提升课程的交互性,学生通过抢答、发弹幕、提问等,全程互动,教学效果大为提升。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化变革发生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东部和西部的学子得以同上一堂课,乡村小朋友可以通过智慧大屏感受精彩世界,物理世界的距离被技术弥合。
一根网线,连接你我,一块屏幕,共享世界。数字化不断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介绍,该校 2013年发起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目前上线课程6790门,注册学习者1.14亿人,覆盖192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第二大在线教育课堂。学校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目前覆盖1500余所中国高校,月活跃用户超过27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