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3000+
  • 产品3000+
  • 服务3000+
  • 厂商3000+
  • 用户3000+
  • 数字化疑难问题
    大家一起去解决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登录查询教育数字化知识信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海贝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资讯

共计40156条
首页 资讯 6 大关键词,读懂四地教育信息化规划

6 大关键词,读懂四地教育信息化规划

十四五期间,各地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这些规划的来龙去脉又是什么?本文根据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最近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内容,并结合历史上的相关文件,进行对比分析,供诸君参考。

一、从“发展原则”看趋势

回顾历史上的规划,能帮我们更好理解京津江浙的最新站位。

2016年教育部刊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作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坚持服务全局,坚持融合创新,坚持深化应用,坚持完善机制。

从表述上看,在十二五基础上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如“由点及面、由单项工作到教育教学与管理全过程”,“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进一步深化应用驱动的基本导向”,“进一步理顺教育信息化统筹部门、支撑机构和教育业务部门的关系”。

“由点及面”、“强化”、“进一步”等一系列用词,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做法逐渐深入、影响愈加深远的进程。

京津江浙四地作为教育较为先进的地区,在十四期间延续了这一趋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文本表述看,四地“发展原则”部分的文本最大公约数是“统筹”、“推进”与“融合”、“创新”。

结合上下文及相关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四地在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发展原则上的相同和不同。

1、统筹:重视形成合力

北京:以加强领域协同发展为统领,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机制,推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协调发展

天津: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教育信息化发展,坚持“全市一盘棋、教育整体性、区域一体化”发展

江苏:统筹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存量与增量设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和区域协调,促进教育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集约化建设

浙江:加强顶层设计和业务协同,强化省、市、县(市、区)、校一体推进,汇聚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


2、融合:技术与教育融合、校内外融通

北京:促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

天津:以教育信息化关键领域为切入点,以教育教学瓶颈点为突破口,转变传统思维,变革传统模式,发挥技术优势,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江苏: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

浙江:不断扩大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开放共享,积极推动校内校外开放融通、跨部门跨行业开放协同、省际国际开放合作


3、创新:存在多个视角

北京:以加快教育创新发展为动力,把握技术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形成解决教育痛点、难点问题的创新做法,持续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

天津:以教育信息化关键领域为切入点,以教育教学瓶颈点为突破口,转变传统思维,变革传统模式,发挥技术优势,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创新理念引领、务实应用发展,发挥教育信息化新效能

江苏:关注教育与科技发展前沿,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探索数据驱动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评价和决策,提炼体现江苏教育特色和水平、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创新应用范式。

浙江:服务新发展格局,通过数字赋能和机制创新,推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优化教育治理,创新教与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和服务。

二、从“目标及任务”看变化

总的来看,各地的目标之中基本涵盖了六个关键词“教育新基建”、“教育治理能力”、“教育资源”、“智慧教学”、“信息素养”、“网络安全”。

1、教育新基建

部分内容

● 北京: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建成

● 天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教育新场景应用

● 江苏:夯实底座,智能化部署教育新基础设施体系

● 浙江:全面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意见包括六个重点方向,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

余胜泉等研究指出,教育新基建重点关注的服务主要是机器提供的服务和人机结合提供的服务,这两种服务模式是目前实现教育规模化和个性化的重要途径。教育新基建为支持机器或人提供的服务智慧化发展,需要以可获得的服务整合为重点建设内容。其中,服务是最小单元的功能组件,它们遵循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对外提供特定服务,这类组件可重用、可整合、可发现;服务整合是将现有的服务组件整合到新的组合中以响应业务需求;教育业务聚合中心则是联通多个教育业务,实现业务系统间的互操作。

2、教育治理能力

部分内容


● 北京:教育大数据应用全面深化;智能化教育管理服务全面普及;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科学决策与精准治理能力;以信息化创新评价方式,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 天津:提升天津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天津教育治理信息化平台;创新教育信息化治理生态体系;支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现代化发展

● 江苏:盘活数据,标准化建设教育大数据治理体系;优化“互联网+”教育政务服务;完善“互联网+”教育监管体系;深化“互联网+”教育评价改革

● 浙江:形成数字化教育治理体系,有力支撑教育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智能服务,实现教育整体智治;完善教育大数据仓系统;建设教育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教育整体智治系统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金芳、万作芳对“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结构及标准”进行总结时指出,教育治理体系是一个以教育制度为中心的系统,这个系统既包括作为教育制度导向的教育价值观或价值追求,也包括贯彻教育制度的政策行为。教育治理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主要构成要素。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符合科学精神、教育规律;过程民主化;运行制度化、法治化;高效与公平并举。

3、教育资源


部分内容


● 北京:建立数字学习档案,提升支撑终身学习服务能力

● 天津:完善天津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和信息化服务业态

● 江苏:搭好平台,集约化建构教育大资源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统建共享效能;强化数字教育资源质量监管;打造新型教育资源服务业态

● 浙江:建成体系完备、资源丰富、服务精准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满足大规模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和全民终身学习需求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其中明确指出:“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探索资源共享新机制,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开放资源汇聚共享,打破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壁垒,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

2019年2月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指出,教育现代化要求加快优质资源共享,到2022年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杨现民等指出数字教育资源还需讨论的一些问题:(1)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人机协同建设模式与技术,加速海量个性化学习资源的生产;(2)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无缝流转的优质资源共享生态,打通资源“建”“用”“享”三者之间的经脉;(3)着力推进创客课程、STEAM课程、创业课程等紧缺型学习资源的建设,探索其共享机制与应用模式,支撑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4)建立完备的开放教育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让全社会力量自由、自愿、自主地参与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助力学习型社会的实现;(5)深入研究数字原住民的资源使用偏好与认知加工策略,让每位数字原住民爱上并享受数字化学习的乐趣。

4、智慧教学


部分内容


● 北京: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优化信息化育人环境

● 天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教育新场景应用;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构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学习交流情境和信息感知环境

● 江苏:彰显特色,多元化发展智慧教学应用体系;推进智慧课堂普及与创新;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

● 浙江:校校建有新型教学空间,高质量普及网络学习空间;深化融合创新,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优化数字教育基础环境;引导职业院校构建智能化实践教学空间、实训教学环境




智慧教学的推进工作,在一些文本中表述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2019年2月,《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推动智能化教学发展;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指出:“加快智能技术应用,推动各类综合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为理解相关内涵,我们看向更早期的相关文件。

2012年3月教育部刊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王天平等认为,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的视角正在由媒体论及中介论走向关系论,因为关系论所倡导的生态式融合促使教学活动因信息技术的诱导而发生根本性变革,也使信息技术依据教学活动的变革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从而促使两者通过动态调试达到深度融合 。

李玉顺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这一实践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发展诉求、发展方向在程度上的变化。包括,“更追求教育教学业务流程精细化分析基础上,实现各类元素的数字化迁移和信息化表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内容呈现、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升级、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评价系统化、教与学关系重构等诸多方面”,“期望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能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在常态化教学应用实践中产生切实有效的影响”,“从教师的视角、从教与学关系重构视角来观照教育信息化推进体系、服务和保障体系,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机制建设”。

5、信息素养


部分内容


● 北京:师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全面提升;建立校长信息化线上线下培训机制,每人每年完成不少于32学时,三年实现全覆盖;将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天津: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加大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健全教育信息化培训体系

● 江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培养智能时代数字公民;开展信息素养水平监测

● 浙江: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创新,加强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推进“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全覆盖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到 2022 年基本实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

吴砥等研究指出,工业时代大众媒体的单向传播特性,使得该阶段信息素养评价主要聚焦于信息使用、查找与获取、理解与吸收、评价等低阶素养,重在考察人对信息的解读、分析和评价能力;信息时代赋予人们更强的能动性,使得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也随之扩展到信息交流与分享、加工与整合以及生产与制作等方面,信息道德与法律也在这一阶段受到重视;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人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安全与监控、人机交互与协作、信息创新、信息思维以及终身学习等高阶素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衡量人能否适应智能社会发展的新的关键指标。

6、网络安全

部分内容


● 北京: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加快新技术应用,推进教育系统全域网络态势感知系统建设;健全教育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保障制度,建立数据分级分类防护机制,做好个人信息、未成年人信息和敏感数据管理,降低数据安全风险

● 天津:建设天津教育安全平台;创新和完善网络安全责任制度,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运维的精准化服务和管理

● 江苏:筑牢防线,一体化布局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教育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升级教育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强化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 浙江:健全网络保障体系,增强整体安全防控能力;建设网络安全监测中心,配齐用好网络安全设施设备,全面加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指出:应“做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一谋划、统筹推进”。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教育系统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保障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发挥数据生产要素作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田由辉指出,高校面临着多种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系统漏洞、网络攻击、网页被篡改、系统密码泄露,操作不规范等多种多样,但从表象中可以归纳两大块因素,即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同时,“以数据为中心”的理念推动了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但是相应的对数据的存储、使用、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兰国帅等)。数据集成化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教育教学管理,个性化教学都有很大帮助,但也加大了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暴露了高校在校园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收集学生信息的目的是方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相关数据的管理漏洞也是学生信息安全的重要隐患(李江涛等)。

除此之外,不同地区各有侧重点。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展开。


参考资料

余胜泉,陈璠,房子源《余胜泉 陈璠 房子源 | 以服务为中心推进教育新基建》

陈金芳,万作芳《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李玉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与趋势》

王天平,闫君子《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历史透视和未来展望》

吴砥,王美倩,杨金勇《智能时代的信息素养: 内涵、价值取向与发展路径》

田由辉《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智慧校园的网络信息安全治理研究》

兰国帅,张怡,郭倩,等《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优化、持续和创新——<2020 年十大 IT议题>报告解读与启示》

杨现民,赵鑫硕,陈世超《“互联网+”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李江涛,陶思源《我国高等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探讨》

海贝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微信公众号

咨询顾问

Copyright@2024 EduDigital123.COM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001 京ICP备20240426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