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本网讯 12月25日,教务处邀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范怡红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潜力:项目式课程设计的策略、思路与方法”为主题,开展了第八期穷理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管理工程学院副院长卢晓莉主持,各学院教师代表积极参与。
(卢晓莉主持)
为了增强教师们的参与感,活动开始前,范教授给参加活动的教师提供了预习资料。活动现场分为7个小组进行。在第一环节中,范教授引导各组进行了暖场和小组团建活动,通过制作桌签、个人介绍、共同愿景和组名Logo等方式增进彼此了解。随后,各组分享了小组构成、组名及共同愿景。在第二环节,范教授详细讲解了项目式教学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从“教育是把篮子装满,还是把灯点亮?”这一问题出发,深入探讨了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考、教学七要素与有效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她特别强调了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项目式教学流程图。此外,范教授还以西南交通大学跨学科课程建设为例,鼓励大家积极进行跨学科交流和课程建设。最后,通过观看小视频《Ramsey:创新教学三法则》,范教授总结出教育工作者的真正职责在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结论。
(范怡红作主题分享)
结合范教授的讲解和老师们的教学实践,在第三环节中,临时组建的跨学科小组进行了项目式学习的模拟设计。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分工明确,奇思妙想,思想碰撞,最终形成了每组的成果。各组代表汇报了本组的课程设计,分别形成了《景观设计Ⅰ》《电气控制及PLC》《宿舍绿色节能系统设计》《电气综合创新实践Ⅱ》《短片拍摄与创作》《基于机械狗的外贸市场拓展》和《客制化智能电竞设计及商业化模式探索》七个项目化教学设计。这些设计新颖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得到了范教授的肯定与认可。
(小组汇报)
在最后的环节中,各位老师进行了实践反思,并撰写了心得体会。老师们纷纷表示,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现场实践中认识到自己所授课程有待改进和打磨;感受到团队分工合作对完成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结识了不同学院的新朋友;希望未来有机会尝试跨学科课程建设,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探讨,从而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范教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老师们重新体验了一次“学生”的角色,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潜力。
此次穷理沙龙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深入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是一次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之旅。范教授的精彩讲解和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让教师们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了项目式教学的价值,激发了他们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情。期待教师将本次活动过程中的所学所思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打造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项目式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机会,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