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使思政课教学更贴近当代青年学生群体,提升课堂教学实效,4月2日,学院思政部召开荧幕热点赋能思政课堂集体备课会。会议特邀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主任刘慧担任教学点评嘉宾。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宇、总务处处长陈智行、纪委监察室主任梅振东、党政办副主任傅格出席会议并做教学点评。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及各系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思政部负责人主持。
会议伊始,思政教研室主任冷喜芬做交流汇报。她以“如何用《哪吒2》讲好思政课”为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章节内容,通过挖掘影片中思政元素与师生们一起探讨如何讲好思政课。例如影片中“逆天改命”的叙事可与“青年奋斗观”主题衔接,激发学生探讨新时代使命担当等。交流内容丰富,启发性强。
会上,胡玉珍、汤琼两位青年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胡老师以“思政+艺术”方式,通过对比两代偶像团体的音乐作品,引导他们在比较中思考社会主要矛盾议题,她围绕“矛盾的演变历程→新时代的变化依据→国情的稳定性判断”三个议题,通过详实的数据及实例,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逻辑严密,讲解透彻。汤老师聚焦“坚持人民至上”主题,以美国洛杉矶火灾与中国日喀则地震救援为对比案例,用真实的伤亡数据、救援效率、政策响应等素材,直观呈现“为了谁、依靠谁”的本质差异。这种“用事实说话”的设计,既紧扣教材中“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根基,又通过强烈的现实反差,让“人民至上”从抽象概念升华为学生的价值认同。
会上,四位专家从多个角度对教学交流展示进行了点评,专家们特别赞扬了教学展示中的亮点,例如:巧妙地将文化热点融入教学,将流行文化作品转化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结合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故事,提升教学的感染力和学生的代入感等。同时,他们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案例对学理深度不足,例如偶像文化对比,还停留于现象层面,未能进一步关联理论知识点;二是红色教育资源的场景单一性,历史事件重现主要依赖影视化输出,没能结合实际,限制了情感共鸣的持续性。展示授课的教师们认真聆听,并做笔记,以期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实效。
与会学生代表们积极发言,畅谈了自己对参加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心得感悟。“原来上好思政课真的不容易,老师不仅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备课,还要集体研课”。通过聆听教师们的交流展示,他们感受到了教师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时刻紧跟他们普遍关心和关注的时政热点等,注重教学与现实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鲜活,也激发了他们持续探索社会、关注民生的热情。
刘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集体备课会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温度,授课内容回应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关切,展现了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活力与实效。同时,她对进一步加强学院思政课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设“思政课程对比案例资源库”,多方收集古与今、中与西、正与反等典型案例,深入阐述思政教学核心要义;二是构建“师生共创”机制,将学生建议纳入教学设计,邀请社区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走进课堂,共同打造“双师课堂”,让思政课程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三是积极探索“智能思政”备课新模式,有效利用AI强大的运算能力辅助备课,努力实现备课效率与课堂活力“双提升”。
本次集体备课会围绕荧幕热点赋能思政课堂主题,既有教师们展示交流的匠心,也有专家教学点评的引领,更有学生建言献策的回应,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思政部将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会,继续以教材为根、以热点为翼、以学生为本,继续做“与时俱进的开锁匠”,用匠心解锁思政课的“流量密码”,打造更多有魂、有趣、有料的思政金课。
(审核:葛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