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撰稿:王兴兰 审核:李怀阳)
2025年4月15日,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在一教1305机房开展联合教研,在王兴兰老师主持下,教研室成员围绕产教融合、微专业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深入研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与专业发展。
首先,莫尚斌老师分享了小米集团产教融合师资培训成果。他围绕智能家居、AIoT设备、物联网以及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等前沿数智领域进行分享,内容涵盖相关知识体系与实际应用案例。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技术视野,更为后续将产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提供了思路,助力专业教学紧跟行业发展步伐。
![]() |
![]() |
随后,李怀阳副主任就微专业建设提出系统思路。一是强调坚持就业导向,紧密围绕市场急需紧缺岗位确定微专业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推动课赛结合,将双创大赛课题转化为微专业建设的实践素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三是强化 AI赋能,深度挖掘可借助AI技术提升的专业、岗位及技能,为微专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四是关注学生需求,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精准把握学生兴趣与职业期望,使微专业设置更贴合学生发展诉求。
在分组研讨环节,两个教研室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与教学实际,展开热烈讨论。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教研室聚焦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迁移能力”,每位教师积极发言,分享教学经验与见解,其中杨正文老师结合自身授课经历,提出诸多建设性观点。经小组充分研讨,形成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1.通过设计含陷阱的任务,开展错误分析训练,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
2.推行三步反思法,引导学生思考“做了什么”“为什么有效”“还能怎么用”,培养深度思考与知识迁移能力;
3.在设计任务时,摒弃详细操作步骤描述,仅给出需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思维;
4.构建学习活动链,设计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则围绕“面对学生基础差异,教学怎样分层设计实践项目以促全体发展”展开研讨。教师们以各自所授课程为例,从任务设计、教学实施等维度出发,探讨螺旋式任务单的设计与应用。经过深入交流,提出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阶梯式任务单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项目中获得成长与提升,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是信息技术系(中心)落实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年相关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成效显著,不仅为两个教研室后续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体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持续探索创新,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