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沧州考察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在重要位置。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主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等媒体对我校在黄骅盐碱地开展抗旱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选育、盐碱地改良、新型种植模式试验示范进行了报道。
我校专家团队在友和合作社盐碱地开展技术指导
校长赵建军接受媒体采访
新闻链接:
延伸阅读:
目前,我校建有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在黄骅、盐山、孟村、东光、沧县、青县等地建有科研基地16个;制定了《河北农业大学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7)》,与黄骅市人民政府共建盐碱地特色产业研究院,强化有组织科研,多学科组建创新团队,建立盐碱地综合利用农业创新驿站6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6个,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场景。
2024年,我校承担了“河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重大专项项目,在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核心示范区370亩,开展抗旱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选育、盐碱地改良、新型种植模式试验示范。
抗旱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选育。示范区对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耐盐碱鉴评,筛选出抗旱、耐盐碱性强的优良种质,在友和合作社开展品种培育试验,效果喜人。
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研发。创制多微孔低温改性秸秆生物炭改良剂,研发了适用于轻度盐渍化地区“增碳促磷”健康土壤培育技术,实现了小麦小规模试验增产。
绿豆-旱碱麦轮作集成示范。自2019年,我校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养分管理岗专家与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开展绿豆-旱碱麦轮作的相关试验并形成了河北省地方标准,该模式以稳产培肥为核心,有效解决了旱碱麦播种的茬口问题,还通过绿豆固氮培肥,提升耕层地力。在2024年遭遇涝灾情况下,示范区种植的绿豆仍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