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为加强我校网络信息安全可信管理,规范网络设备使用,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持续提升网络服务质量,3月以来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陆续开展了校园网络设备专项检查治理、网络设备可信安全管控、校园网络资源拓展提升等一系列工作。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组织专业技术团队,为全校各单位提供“上门服务”,对我校在用的路由器、交换机、物联网终端等基础网络设备进行可信安全全面排查,统一办理注册登记编号,统一进行入网参数配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限期整治,对不符合入网要求的设备进行拆除。截至目前,全校网络设备注册登记工作已全部完成,共规范配置设备219台,整改问题设备22台,有效消除私接、乱接设备导致的安全风险。
梳理统计全校智慧教室、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物联网终端等各类网络应用场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研究制定不同安全管理策略,明确网络设备可信接入工作规范、特殊账号审批注册与周期管控,实施设备与账号白名单管理制度,实现人防、技防、设备防“三防”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我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可靠、有力、到位。
保障安全的同时,积极推进网络服务质量提升工作。通过专项治理,校园网络设备实现全部监控、流量实时监测、异常联动处理,治理后校园网络稳定性显著提升,师生上网体验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引入中国联通校园网络服务,努力拓展冗余网络资源,提升教职工用网体验。随着校园专网的落地,无论是线上教学、网上巡课、数据传输,还是视频会议等高带宽需求场景,均能实现平稳流畅运行,为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提供更高效的网络支持。
下一步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将持续推进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后续工作:一是实施黑名单管理,对违规设备、多次异常设备及引发安全事件的设备纳入黑名单,直接断网并全校通报;二是动态监测与抽查,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设备流量,定期开展“回头看”抽查,杜绝违规接入;三是教育与追责并重,各单位需常态化组织网络安全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对因违规操作导致重大事件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依规追责,情节严重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目前,全校网络设备已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提醒,各单位若需新增设备,须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提交入网申请,审核通过后方可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