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各学院、相关部门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等讲话精神和国家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现启动我校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该项目纳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统一管理。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 - 2035 年)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坚持 “ 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 ” ,挖掘 新一代数智技术 在教学模式革新、教育治理升级、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与理论研究 。
二、立项原则
1. 方向性。紧扣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和新趋势,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问题。
2. 科学性。研究目标明确,有较好的研究和改革实践基础。项目研究设计科学合理,改革路线清晰,改革举措切实具体。
3. 实践性。坚持 “ 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 ” 的原则,研究方法和实践途径可行,突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实践成效、示范作用及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4. 创新性。充分体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智慧教育理念,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教育发展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5. 示范性。预期成果有推广应用价值,起到引领方向、发挥示范的作用。
三、 立项 要求
1. 项目以学院、部门为单位组织申报,学院、部门进行必要的审核、初评、排序、公示并签署意见后提交。我校各 学院 、部门教职员工均可申报。每个学院、部门推荐不超过 2 项。
2. 项目 申报 类别包含 数智助学、数智助教、数智助管、数智助研、其他 五类 ; 项目 申报类型 包含 实践类项目、研究类项目 两类 ; 鼓励开展以下重点方向的项目申报:数智化实践教学、教育语料库、教育图谱、教育智能体、教育领域垂直模型、算力平台。 题目自拟。 立项评审时重点方向及实践类项目优先。申报类别、类型、重点方向的具体说明参见附件 1 。
3. 每人限申报 1 项,参与的项目(含主持)不超过 2 项。项目成员不超过 4 人(不含负责人)。
4. 已经列入成都大学 2024—2026 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不再重复申报。
5. 立项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建设过程中需配合学校统一安排,参与各级各类“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应用场景申报、智慧教育典型应用场景申报等 相关活动 。
6. 实践类项目验收时需注重标志性成果、实际建设效益、推广价值等;研究类项目验收时需注重理论性成果,除结题报告外应提供例如论文、研究报告等类型的成果材料。
7. 未尽事宜按照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四 、 工作安排
1. 在线 申报。 各项目负责人 需 于 2025 年 9 月 11 日前 在 “ 成都大学教育教学项目管理系统 ” 进行网上申报 , 并 上传 签字盖章 的申报书(附件 2 ) 。
2. 二级单位 审核。各单位需 于 2025 年 9 月 11 日 前 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完成 在线审核 工作,并将 签字盖章 的申报汇总表(附件 3 )发送至邮箱: chenxiyue @cdu.edu.cn 。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3. 校级 评审 。 学校 将 组织专家于 2025 年 9 月进行评审,通过专家评审后经学校审查通过后进行认定立项。
4. 项目管理系统登录。
登入系统网址: https://cdujx.mh.chaoxing.com/ , 通过学习通 APP 扫码登录,选择“项目管理” - “工作台” - “在线申报” - “成都大学 2025 年智慧教育建设项目”进行申报和审核。
五、工作要求
1.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 智慧教育项目建设 ,严把政治方向关 、 学术质量关,加强统筹 安排 ,确保申报工作有序落实。
2. 申报人须始终秉持追求卓越、严谨治学 、 恪守诚信的学术理念,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规范。
工作联系:陈老师 ,联系电话: 18981781827 。
教务处、信息网络中心
2025 年 6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