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7月1日上午,由商务部主办、我校承办的国家援外培训项目“巴哈马农副产品生产策略研修班”顺利结业。副校长夏志学、周春江出席活动。来自巴哈马国的政府官员和研究院所科技人员等23名学员参加培训。巴哈马国农业和海洋资源部的ATIYA SHORNELL教授在结业仪式上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负责人、研修班教师、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夏志学在讲话中指出,本次研修班是落实中国—加勒比地区农业合作的重要实践,课程涵盖农副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等核心内容,并结合河北特色产业案例,为巴哈马学员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纽带,希望学员们将所学转化为推动本国农业现代化的动力,进一步拓展中巴在科研、贸易等领域的合作空间。
周春江表示,河北农业大学立足区位优势、发挥专业特色,长期致力于国际农业技术合作与交流,拥有深厚的学科积淀和丰富的援外培训经验,学校将充分整合优质资源,为此次研修班提供有力支持。中国和巴哈马同为“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成员,期待此次研修能助力巴哈马提升热带农副产品附加值,优化生产策略,共同探索适合巴哈马国情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促进巴哈马农业及食品产业提质升级和国际贸易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学员代表ATIYA SHORNELL表示,感谢商务部与河北农业大学的精心组织。此次研修班不仅让学员掌握了实用的生产技术,还通过参观中国企业,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家将把先进经验带回巴哈马,助力本国农副产品产业链升级。
研修班期间,安排了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等学习环节,并组织研修班学员对喜之郎、槐茂、刘伶醉、汇源饮料、卡萨米亚等多家企业和基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让学员们对中国不同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有了更直观和全面的了解。此外,学校还安排了茶艺、剪纸、书法等中国文化体验活动,促进人文交流。
作为中国农业援外培训的重要基地,我校自2004年以来,共举办35期短期培训项目和2期学历学位教育项目,培训了来自非洲、亚洲、南美洲、东欧和大洋洲的81个发展中国家的912名学员。本次研修班进一步拓展了中巴在热带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空间。
作者:国际合作处 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