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打开微信扫一扫
10月14日,学校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国产算力软件生态适配”专题培训活动在南六楼203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计算机学院、机械学院、光电学院、材料学院、电信学院、能源学院等院系的60余名师生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围绕鲲鹏与昇腾两大国产算力平台,系统介绍了其技术生态、迁移方法与实战经验,内容涵盖硬件架构、基础软件、开发工具、集群调度及行业应用等多个维度。
本次培训联同华中科技大学鲲鹏昇腾科教融合创新孵化平台,为学校科研团队提供鲲鹏高性能计算软硬件以及昇腾AI全栈软件生态的技术支撑,助力基于自主技术路线的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
在“昇腾AI生态及PyTorch模型迁移适配”专题分享中,武汉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技术专家杨洁洁系统介绍了昇腾AI全栈技术生态并重点剖析从GPU到NPU的模型迁移方式,详细讲解了自动迁移、工具迁移和手工迁移三种实践方案。杨洁洁强调,通过MindStudio全流程工具链与训推一体的MindIE推理引擎,开发者可显著降低迁移门槛,实现模型在昇腾平台上的高效适配与部署。
在“鲲鹏HPC生态发展”主题环节,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技术专家王浩介绍了鲲鹏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软硬自研解决方案并重点讲解基于鲲鹏920的硬件平台与HPCKit、DonauKit、DevKit等自研软件栈的协同优化,通过现场演示如何在鲲鹏平台上定位、追踪HPC应用编译和运行问题,最终完成适配和验证,为师生掌握国产高性能计算平台软件的迁移和使用提供了系统指导。
在近两小时的培训中,参会师生围绕代码迁移、性能调优、集群调度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实操。本次活动有效提升了师生对国产高性能计算软硬件资源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并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学校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自投入运行以来,始终致力于为我校科研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计算支撑。为顺应算力产业自主可控的发展趋势,平台积极引入国产算力资源,推动鲲鹏昇腾生态在基础科研与教学实验中的广泛落地。未来,平台将持续开展系列技术培训与生态共建活动,助力师生更好地掌握国产算力平台的使用方法,推动我校在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