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切实提升在校生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实操能力,积极应对 AI 技术普及背景下日趋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 2025 年 10 月 29 日,我校特邀网络安全领域专家走进龙腰校区,成功举办《 AI 时代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必修课》专题讲座。本次讲座聚焦网络安全核心知识、典型攻击手法与实用防护策略,以专业性与实操性兼具的内容,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学子送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 “安全必修课”。
讲座伊始,主讲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网络安全的法定定义为切入点,通过 “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 三大核心维度构建知识框架,并创新性地引入传统通信场景中的 “信封” 类比,将抽象的网络安全逻辑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具象概念,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基础认知。随后,主讲人结合多起全国范围内的典型网络安全事件案例,深入剖析当前网络攻击的严峻态势,并针对高校特殊场景,重点解读了学校信息系统遭攻击可能引发的教学秩序中断、师生信息泄露、科研数据丢失、校园网络瘫痪、财产安全受损等五类典型危害,让在场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与校园生活、个人权益的紧密关联。
在技术解析环节,主讲人通过清晰的流程图解与通俗的原理讲解,系统梳理了黑客 “信息收集 - 边界权限获取 - 权限提升 - 权限维持 - 内网渗透 - 痕迹清除” 的完整攻击链条,并针对文件包含漏洞、 SQL 注入、弱口令破解、内核漏洞利用等高校场景高发的攻击手法,逐一拆解其技术原理与防范要点。面对 AI 技术带来的新型安全挑战,主讲人通过真实案例揭示了大模型滥用导致的信息泄露、 AI 声音克隆诈骗、人脸伪造侵权等潜在风险,同时给出 “动作验证法”“声音细节辨别”“多渠道身份核实” 等可直接应用的鉴别技巧。此外,讲座还重点介绍了密码管理器、多因素认证( MFA )等实用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从 “主动警惕 - 科学验证 - 精准防护” 三个层面构建个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讲座尾声,主讲人强调,网络安全是 “技术防护” 与 “意识提升” 的双重保障,缺一不可。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学子作为未来信息技术领域的潜在从业者,更应将安全思维贯穿学习、实践全过程,在掌握技术能力的同时筑牢安全底线。整场讲座经过精心策划与系统打磨,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有效强化了学生 “安全无小事,防护在日常” 的认知理念。
此次专题讲座的举办,是我校落实校园安全工作部署、推进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专家赋能,不仅帮助学子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的知识储备与实操能力,更推动形成了 “人人懂网安、人人守网安” 的良好校园氛围,为培养具备高度安全素养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