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3000+
  • 产品3000+
  • 服务3000+
  • 厂商3000+
  • 用户3000+
  • 数字化疑难问题
    大家一起去解决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登录查询教育数字化知识信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海贝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资讯

共计40156条
首页 资讯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版新闻网上线

    为加强学校新闻网建设,充分发挥网站展示学校形象、彰显特色、强化服务等功能,提高网站质量与管理水平,学校组织相关部门对新闻网进行升级改版,新版新闻网定于2023年2月13日至26日上线测试运行。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新版网站在功能上升级了检索能力,以提升检索效率;新增高清图片和音、视频的加载和发布功能,信息获取更加多元化;更新移动端适配,可自适应移动设备,实时查看学校新闻网,浏览信息更加便捷、高效。在新闻内容上,对新闻网板块进行重新整合,新增“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思政教育”“媒体建大”等栏目,多角度展现学校各方面发展状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版新闻网电脑屏首页效果截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版新闻网手机屏首页部分效果截图  新版新闻网访问地址不变(https://news.xauat.edu.cn/),待新版启用后,旧版网站不再发布信息。新版新闻网测试运行期间,网站访问可能受到影响,如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2023年2月10日 资料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闻网背景介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是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学制的建筑类高等学府2016年,新华网曾发表题为“政府网站检索功能不可形同虚设”的文章,提到: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或政府部门的网站检索功能形同虚设,颇受群众诟病。网络时代,政务公开的需求越来越高,健全政府网站建设、完善百姓常用的检索功能,应成为服务型政府网站的“标配”。 阅读全文 >

  • 深度 | 数字化解题,“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探索

    摘要在“场域理论”视角下,学生社区并不只是一个固定不动的物理空间,而是由学生、教师、管理者、服务人员和社会力量等各类行动者构成的关系网,关系网络的整合不仅需要实现多方行动者的融合,也需要配置相应的结构资源与条件。本文从信息化视角,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观察和实践,深度走访全国50多所高校,探索破解学校现实困境之路,融合学校育人理念,给出了三类育人场域信息化赋能支撑的初步建议。内容包括: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之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二、“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之三层业务架构设计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之三种模式参考本文约6000字,读完预计12分钟分享人:金智教育学生管理与服务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田振国以下内容据田振国的视频分享整理场域理论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提出者是库尔特·考夫卡等。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教育部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进驻园区开展工作,将其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对照场域理论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一站式”学生社区完全符合“场域理论”的题中之义,除了育人本身的物理空间,还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力量下沉一线,多角色关系网的整合、相关资源匹配等要素。01“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初探根据现阶段的高校走访情况来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比以往单业务建设要更困难、更复杂,加之疫情管理要求,使得学校开展困难重重。同时由于建设经验不足,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底层基础问题突出,给学校带来了更多挑战。总的看来,主要包含以下四大问题:一是建设路径的问题;二是组织体系的问题;三是考核激励的问题;四是如何基于基础资源支撑实现社区育人工作的可持续。现阶段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可能面临一个主要矛盾:组织下沉与资源匹配之间的矛盾。多育人力量下沉所带来的治理结构的调整需求,实际上是需要进行重新的解耦与重塑的。鉴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现存困境,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核心业务的育人场域,从我们同高校的交流来看,实践架构可以从社区育人核心业务——协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层:协作层,核心业务内容是缩短育人空间距离,促进资源空间的整合,推动“五育”空间的延伸,实现多主体的空间联动。其核心是多层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思政文化浸润能力的建设。● 第二层:管理层,核心业务内容是面向于具体的业务职能部门,基于人员角色的管理信息化工具的渗入,内容、汇聚协同与管理业务数据,优化我们现在的管理与服务体制,提升支撑和保障能力。● 第三层:决策层,核心业务内容是深度挖掘我们的数据价值,聚焦数据挖掘育人,为精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靶向决策的参考支撑,探索教育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制度。在具体规划方面,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推进一般遵循系统设计与突出特点的原则,把“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聚焦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需求,分步骤、有重点地取得突破。目前,根据和众多高校的交流,我们发现“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可能要分5步走:“五步法 ”建设路径探索第一步:组织下沉。在信息化的部分可以在社区基层的党团组织建设,学院书院的管理体系,楼栋的网络管理体系和辅导员线上入驻,来适配高校组组织下沉的工作。第二步:基础支撑建设。包括线上社区的建设、学生成长发展支撑系统的建设等。第三步:实践推进。学校组织定期开展的校领导进社区例会,基层的例行工作和学工的例行工作。在社区运营层面上,围绕精准思政活动,体美劳活动、同辈互助和思政品牌建设包装可以做相应的工作。第四步&第五步:长效考核&建设成果。总体思路:围绕学生互动社区建设,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02“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之三层业务架构设计信息化时代,网络、大数据等技术已不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工具载体,同时也深刻形塑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大学生这一代“网络原住民”,我们的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和服务也势必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媒介作用、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不断提升社区多主体协同和精准育人的实效。我们从学生社区核心业务探索,围绕业务数据汇聚、分析与价值呈现的角度来拆解,“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大致包含三层:协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协作层按照协作需求来做一个分类,“一站式”学生社区各级组织单元可区分为大型组织、小型组织和师生个体。组织矩阵视角看协同多股力量视角看协同大型组织,在协作的需求上是需要针对精准的团体和人员进行相应的精准广播,如通知公告、部门新闻。过去的问题是,信息与用户没有精准匹配,未来的价值核心是解决这个问题。而小型组织涉及到宿舍楼、栋楼层、班级、党团支部、社区功能型党支部等,他们需要的是和学生做高效的协作,而具体到我们的师生个体的时候,实际上是带着多元的任务进入到社区。对应上面的需求,信息化的高效、精准和灵活在各个组织单元各类协作过程中可以发挥服务渗透、管理支撑以及数据采集、支撑决策等等作用。第一,通过协作群组形成新一代的协作互动方式今天我们的高校采用的是QQ群和微信群来和我们的学生做相应的沟通和交流,而我们提供了专属的属于学校的可管可控的各级各类的群组来进行相应的协作。群组的特点是,一是支持实名身份,无需关注,整个的组织信息和成员身份信息是一键进群。二是群组和应用做了相应的深度的融合。比如说我们把辅导员协作平台的内容和我们的群组做了相应的关联,老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自己所辖的行政班群组里面来与进行相应的互动。三是打造了班级、宿舍、社团等各级各类的互动的线上群组,来促进协作,加速我们整个社区的融合。整个的群组的页面背后有群公告,班级云盘和各级各类的工具载体的支撑,形成了新一代的协作互动方式。第二,校园号打造宣传主阵地,建立校园文化与思政宣传内容生产、宣发的管理闭环校园号支持发布内容、发布活动、发布直播,能够有力的支撑我们在“一站式”组织社区下沉的过程当中,围绕校领导、导师、名师开启各级各类的专栏号,实现管理者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传道授业。第三,同学圈协助破圈层,构建生生、师生、领导与生互动交流资源互通平台在以学校为社区边界,把各类的社团兴趣爱好、答疑解惑、资源共享交流等互动的圈子建立起来,打造了生与生、师与生、学校领导与生无障碍的沟通环境,而整个的过程都是可管可控的。当群组、校园号、同学圈三者协作起来,即实现了个体和组织间的交流信息直达,释放了我们的组织活力,而管理体系的可管可控、数据的自动留痕,核心是对应多层级的权威可信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思政文化浸润能力的建设。同时,通过外部优质内容资源的引入、校内优质内容资源的生产和专业运营力量的加持,建立起校园文化与思政宣传内容生产、宣发的管理闭环,事实上就形成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线上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构建工具群组、校园号、同学圈[ 图片滑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管理层“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多层级建设中的管理层任务是基于多人员角色的管理信息化工具,汇聚协同与管理业务数据,优化管理与服务体制、提升支撑与保障能力。其核心业务包含两点:一是管理体系在下沉过程当中,信息化应优先考虑做到减负和优化,而不仅仅是线下流程的线上化。二是在管理思路上面,要围绕相应的角色来进行系统的支撑和保障。过去的智慧校园学工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管理与服务能力。今天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要满足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多方主体参与,其配套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该围绕社区网格化或者说最小组织单元的运营数据以及管理数据来建设我们的信息化相关的系统,我们将其定义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成长发展支撑系统。管理层业务系统构成在建设的原则上,我们遵循以人为本,围绕5种力量下沉和一种力量管理服务,采用倒三角的模式提供多角色的信息化应用支撑。包括常驻一线的专职辅导员,针对于专业专任教师朋辈互助指导一线的学风建设,针对专业力量(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关爱”一线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针对其他育人队伍“保障”一线宿舍管理与服务等。“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成长发展支撑系统【场景案例】辅导员群体,常常被学生请假、签到、信息收集、工作日志和查询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据,有了信息化的助力,将会为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空间。*辅导员减负详情请点击阅读《能不能“有用,但不加压”?师生抛出一道难题》总结:构建管理层工作保障体系,其核心理念坚持“一核多方”,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社区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多主体共同构建的场域为载体,多方力量参与联动,并在制度规范、运行机制等方面提供良好的资源与条件配置。”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决策层无论是决策层、管理层还是执行层,都有大量需要数据支撑才能进行思考判断的事项,只有把决策支持环节下沉到日常的业务当中才能发挥更多的价值。基于这个层面的思考,我们将数据支持分成三个维度考量:一、“一站式”学生社区自身建设效果运行数据的汇聚;二、“一站式”社区 部处管理业务主题分析与成果输出;三、基于协作层加管理层数据建设学生成长评价及大数据应用。多层级数据融合协作层、管理层、决策层[ 图片滑动 ]【Tips】学生数据集成及分析的信息化支撑实现的逻辑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引擎,建设了学工部(处)的数据的“小中台”,数据采集方面,将其分成了表彰奖励性、活动参与性和日常记录性,并把这些灵活的数据采集的权限又开放给各个对应角色。同时在数据采集引擎当中,内置学校里面针对于学生的通用数据模型和业务模型,从而实现基于大数据的一校一策,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真正有价值的反哺学生的成长画像。其次,按照不同业务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提升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配备相应的可扩展的字段,方便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型来实时的定义我们的业务的属性,扩展我们的通用数据的模型,而不要去做大量的定制开发。通过数据授权完成数据采集管理。同时,业务支持自定义的组合查询和针对于突发情况的学生综合定位,从而形成学生个体画像、群体画像,为高校的趋势预警和科学评价打好基础。最后,基于个体画像、群体画像,可以围绕学生整个成长轨迹来进行相应的智能推荐,实现学生成长趋势预警,并基于各级各类的数据的深度挖掘,推动育人机制的深化与改革。“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纵观一站式核心业务协同层、管理层及决策层的构建并不是线性的单向的育人场域打造,而是多层级多方融合的关系网络搭建。具体实施首先需要明确核心业务,然后是完善基础保障,围绕队伍、资源、技术和制度来去做相应的完善。具体细分到线下社区的场景、线上的虚拟空间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覆盖物理空间,为实体承载提升育人的温情度,而虚拟空间为孪生镜像,融合线上线下数据,加强育人的科学性,信息化管理工具支撑我们下沉过程当中的效率,最终构建我们的场域生态,在位置关系构型上形成多方融合的关系网络,打造全新的场域生态。03“一站式”学生社区之三种建设模式参考基于与各学校交流沟通的情况,以下三类“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场域的打造思路可供参考:第一种:重点聚焦围绕书院制模式下的学生活动的发展平台的建设,适用注重于社区育人活动开展的学校,以点带面,通过学生发展平台,为学校围绕社区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开展的各类活动,所对应的素养能力提升构建提供支撑。第二种:全面构建育人协同社区空间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在协同层和管理层有针对性的去建设一系列的相关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和内容,和场域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是涉及到的服务体系的保障。第三种:整体融合模式,适合以全校信息化平台、学工信息化为建设核心的学校,提供一揽子的建设方案。三种建设模式参考强化一站式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信息化要素”的构建,需要持续推进“一站式”社区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智育化”,征程正未有穷期,金智教育期待与更多高校沟通、共同探索与实践,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阅读全文 >

  • 课程思政“内容为王”,河海、沈工大这么做

    课程思政,需要坚持“内容为王”。全国各高校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正如火如荼,但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脱离、知识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脱节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任务紧迫。目前存在着三种困境:1、课程思政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老师在专业课授课中一直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对于融入思政元素的新挑战更无从下手。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存在着忽视思政“内涵”,简单拼接思政元素的问题;一方面,存在未能有效统一专业课和思政元素的培养目标的问题。3、协同育人机制还未完全构建。思政内涵十分丰富,需要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携手合作。课程设计是教学的基础,突破当前的困境,需要抓住内容的牛耳,同时整合不同部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我们结合沈阳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的案例,聊一聊如何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Part.1沈阳工业大学:《美国社会与文化》的思政教育在沈阳工业大学,《美国社会与文化》是英语专业必修课。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方法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融入课程设计。第一,以增强“四个自信”为课程目标。例如,在讲授“美国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历程”时,挖掘思政元素,通过对比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在起源、本质方面的异同,恰如其分、润物细无声地引入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的讲解。第二,以培育爱国主义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课程目标。例如,在讲授“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及其文化基础”时,通过创设特殊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美国个人主义和集体利益的冲突,中国普通工人与爱国主义的协调统一。#美国社会与文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重构教学目标,以思政教育促高阶能力的培养。希冀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重述16—17世纪欧洲各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区辨不同历史阶段影响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社会矛盾,评价其对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影响2、学情分析。以“雨课堂”在线形式发布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发展以及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等内容的了解程度。3、课前在线预习包。以“对分易”学习平台为媒介,发布课前在线预习包。4、课堂前测。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课前发布的预习包知识点,设计课堂前测试题。5、课堂导入。短视频“黑暗的中世纪”。6、参与式学习。线上角色扮演:中世纪欧洲饱受封建主剥削的农奴、遭受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渴望更多政治话语权的新兴资产阶级等。7、教师讲解。教师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新的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之间矛盾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8、课堂总结。采用学生报告的形式对于课堂所学主要内容进行总结。9、课堂后测。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开放性思考题目,以检验学生高阶能力的掌握: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剖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方法论作为一种先进理论,与各类专业知识课程有很大的融合空间,特别是在历史分析、逻辑推理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和理性思维的能力。Part.2河海大学:《工科数学分析》的思政教育挖掘理工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河海大学的《工科数学分析》的思政教育,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发。河海大学荣誉学院———大禹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工科数学分析》的思政教学改革,设计了理工科思政教育的四条主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01爱国情怀:数学实力影响国家实力将数学知识和现实应用案例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曲率时,介绍中国高铁的成就;在讲解反常积分时,联系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讲微分方程时,与珠港澳大桥、苏通大桥等中国著名斜拉桥结合起来。02淡泊名利、团队协作将数学研究和中国著名数学家联合起来。甘守平淡、荣辱不惊,例如陈景润、陈省身、张益唐等数学家,他们的人生经历体现了不为名利、专心研究的精神,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03创新、奋斗的精神将数学史和创新、奋斗结合起来。在《工科数学分析》中很多定理、公式,都有着生动的发现过程。通过介绍牛顿、莱布尼兹、高斯、欧拉、拉格朗日、柯西、黎曼、维尔斯特拉斯等大批数学家励志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研究热情。04学术诚信、科学严谨将数学思维和哲学元素、理性思考结合起来。最早的数学家都是哲学家,这两者都高度依赖逻辑思维。张景中院士在《数学与哲学》中曾表达这样的观点,哲学关心的是科学的未知领域,是一切学科的先导;数学则通过研究一切抽象结构——所有可能的关系和形式,向学科渗透。哲学退出,学科诞生;数学渗入,学科成熟。从哲学到数学,其实就是一门学科的诞生发展史,也证明了哲学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光提升了课程内容的内涵,也从思想上为专业课注入了活力。Part.3结语思政教育,不仅有着培育精神信仰、塑造完善人格、养成道德化生活方式的育人价值。同时,在融入专业课的思政元素,还可以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思政元素提供了体验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在学习动力、认知能力上,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渠道,如何统一协调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还需要更富热情的探索。参考资料: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李华钰《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之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为例》郑苏娟,陈璐,嵇敏《融于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以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工科数学分析>思政教育改革为例》元善喜,彭雪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阅读全文 >

  • 课程思政最优解,为什么会是“它”?

    长期以来,我国诸多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忽视了在各类课程中开展“立德树人”的工作,使得思政课程单独负担起这一重要使命。如今,各高校已普遍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对于有效的实现途径缺乏结论。陕西理工大学张海军认为:不论是从当年上海高校的“大国方略”课程,还是从随后其他高校的成功实践,都可以看出,地方高校要寻找推进课程思政的突破口,都可以落脚到通识课程上。本文尝试从必要性、可行性两个角度,论述这一观点。应有之义课程思政,是通识课程的应有之义。什么是通识教育?哈佛大学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认为:从广义上讲,教育可划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并非是指对 ‘一般知识’(如果有这样的知识的话)的空泛教育,也不是普及教育意义上针对所有人的教育,它是学生整体教育中的一部分—即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那部分。我国学者李曼丽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通识教育具备强烈的“公民教育”属性,德育作为其核心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比重上,其他专业课望尘莫及。与之同时,通识课程的非专业性,让基于课程思政的改造可以避免“强行拼接”、“喧宾夺主”、“泛泛空谈”等问题。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通识课程可以直观的将道德规范、政治观念体现出来。归根结底,通识教育是一种知识型的思政教育,做好思政教育是通识课的应有之义。#通识课有哪些?我国大多数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类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计算机基础等。素质教育类选修课主要包括技能课程和特色课程,如社交礼仪类课程、就业指导类课程、家庭教育类课程等,特色课程如结合校本资源、区域资源的文化历史通识课等。普林斯顿的通识课程分布在7个模块: (1)认识论和认知;(2)伦理思考和道德价值;(3) 历史分析;(4)定量推理;(5)文学与艺术;(6)社会分析;(7)实验/非实验科学技术。哥伦比亚大学通识课程为两大类: 一是以经典名著文本或经典艺术作品为中心的“经典类”课程,主要集中在“文学人文”“当代文明”“艺术人文”“音乐人文”等人文课程上; 二是分布在不同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的“分科类”课程,主要涉及“科学前沿”“科学模块”和“全球模块”。行之有效在目前的课程思政工作开展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第一,教材编选用难的问题。课程思政育人工作首要的是必须提供实用、管用的教材。但大部分专业课教材的思政部分,要么融入不高,要么尚付阙如。第二,教学感染力弱的问题。目前的专业课思政常见的有“融入历史”、“融入职业素养”、“融入时事”这几个方向,但相对于沉重的知识学习压力,专业课思政容易陷入“进则喧宾夺主,退则浮光掠影”的困境,程度难以把握。第三,实践参与度低的问题。思政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在线下的实践活动如果无法践行,终究是“纸上功夫”。对于以上问题,通识课程负重较轻、设置灵活,可以因时因势快速转型;通识课教师多为学科领军人物,在教学内容的思政建设上,既不用改弦更张,又不用双线并进,自然更为得心应手;通识课的非专业性,可以让学生较低门槛的进行实践活动,获得知行合一的效果。#案例:通识课的改造方法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桑建老师在制定《饮食文化概论》课的教学方案时,将课程大纲规定的7个章节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再造为5个章节,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开展课程思政之前,《饮食文化概论》课按照知识传授导向共编制了“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中国饮食科学与人物”“中国饮食民俗与礼仪”“中国菜肴文化”“中国宴席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等7个章节;开展课程思政之后,桑建老师根据新的课程目标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再造,共编制为“政味同道——饮食与政治的关系”“民食为天——饮食与经济的关系”“神嗜饮食——饮食与宗教的关系”“字海飘香——饮食与汉字的关系”“大味必和——饮食与哲学的关系”等5个章节,突出了价值塑造导向。结语课程思政,各门课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思政课之外的各门课中,通识课具备课程思政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建设过程最为顺畅,建设效果显著直观,理应引起高校的关注。参考资料:张海军《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及推进策略》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叶官谋《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四个维度》谢鑫、蔡芬《美国一流大学通识课程结构的模式分析》 阅读全文 >

  • 学业指导快出成果,“三板斧”值得一试 | 辅导员计划

    时代在发展,高校必须改革。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让人才培养必须个性化,拥有较大自由度的学分制成为了发展的趋势。但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进,辅导员身上的“学业指导”工作也开始压力山大。首先,什么是学业指导?周敬慧:学业指导包括学科学习指导、课程选修指导、个人发展规划指导和自主学习指导四个方面。Zenobia C.Y. Chan:学业指导的四个关键方面是,建立关系、学业发展、个人成长、职业目标。O’ Banion T:学业指导内容包含人生目标、职业目标、职业选择、课程选择、课程计划五个层面。总结起来,学业指导围绕着人生目标、职业目标、课程目标三个目标,既不同于专业教师的学科知识,也不同于管理部门的事务管理,与辅导员的工作却重合很大。其次,结合国内外经验来看,学业指导工作可以分为五种模式。很多国外的高校,从新生开始,就为他们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或学术顾问,并有完整配套的指导模式和制度,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目标。而我国的学业指导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专业教师数量少,学业指导中心专业人员更少。在组织、机制、投入等方面都还没跟上的情况下,辅导员如何把“学业指导”做出彩?今天,我为大家分享快速提升学业指导工作效果的“三板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1  板斧充分开发、讲解、运用《学生手册》在实现完全学分制的美国高校,学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就是帮助选课,因为选课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方向。因此,在入学初期,学生指导的重中之重就是指导学生选课。而这项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手册》。以斯坦福大学为例。斯坦福大学每年更新一本《学生手册(UndergraduateStudentHandbook) 》,作为学业指导的核心平台,这本小册子在斯坦福大学各院系的入学教育以及本科学业指导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学生手册》的内容不仅包含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规章制度等内容,尤其是浓墨重彩的介绍了各种资源:课程资源、项目资源、服务资源等等。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了学校能够提供的资源、专业发展路径和市场需求之后,才可能结合自身情况主动规划。对于中国的高校辅导员来说,首先要看本校是否拥有这样一本高含金量的《学生手册》。如果有,辅导员将学业指导工作围绕这本册子展开,重点根据本院系的情况展开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果没有,辅导员应该想办法收集好相关信息,作为辅导员进行学业指导的核心工作。2  板斧大力推动朋辈辅导理论上,学业指导的工作由教师、辅导员、朋辈、学业指导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实际上,教师忙、学业指导老师少,辅导员想要抓起学业指导工作的效果,“朋辈辅导”是一个靠谱的选择。据统计,在“你认为获得学业生涯帮助的有效途径”的调研中你那个,最多人选择了 “同级同学( 75.31% )。另一项调查中,64.12%的大学生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相比,更好沟通。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进行朋辈辅导的学生助理分为三类,分别是初级课程辅导员、资深课程辅导员和外国学生英语辅导员。以上辅导员均为学生自愿报名产生,学生可以申请朋辈辅导,咨询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每年哈佛大学学业朋辈辅导的总时数超过6500小时。那么,中国高校辅导员如何推动起朋辈辅导呢?在不需要调动太多资源的情况下,朋辈辅导通过连接不同群体,进行朋辈间的学业辅导,可能采取的模式仍是多种多样的。一、高低配合模式。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可以选用“1+4”,一个高年级优秀学生和一个低年级寝室结组;或者“1+30”,一个高年级优秀学生和一个低年级班级。二、能力培养模式。按照基本能力结组,选拔能力优秀且乐于参与的学生担任朋辈学业助理,比如外语学业助理、阅读学业助理、写作学业助理等等。三、兴趣辅导模式。辅导员还可以和各类学校社团合作,将职业规划、学习方法、项目实践融入到社团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彼此促进、共同成长。#加拿大“朋辈教育”做什么“朋辈教育(Mentorship)”是加拿大高校中发展较早且较成熟的一种学生互助和支持的模式。1、从新生入学的时候,就由学长学姐承担组织新生报到、见面会、校内导览等工作。2、学生自大二开始可申请作为大一学生的课程助教和课后辅导,他们会把之前自己学习的知识点拿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和真正的老师一样,和学弟学妹们讨论并给予回答。3、辅导可以直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课程助教上课前上传资料到网盘,学生下载本节课所需要的课件,并且可以实时互动答疑。3  板斧利用互联网辅助学业指导中国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学业指导工作,除了利用好传统的校内资源,也要充分利用好新技术和外部资源。1、推动学业指导网络平台的建立,补充外部学习资源。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建立起专门的学业指导平台,内容包括学校政策、培养计划、学习方法、学习状况等信息。但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等内容较少,高校辅导员可以主动寻找外部资源网站,指导学生进行学习。2、搭建新媒体平台,连接师生、朋辈,进行线上学业指导。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通过新媒体开展学业辅导工作。比如学业指导方面的自媒体,有清华大学的“乐学”、大连理工大学的“DUT学业指导与咨询中心”、同济大学的“同济大学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等。比如北京大学心理中心“解忧杂货铺”线上匿名通信项目,通过朋辈间的沟通进行心理辅导。3、使用各类测评工具,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职业规划意识。目前,高校教学数据的分析研究还较少,不足以支撑个性化的学业指导。辅导员可以使用互联网上各类测评工具,比如心理测评、职业能力测评等,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形成对个性化学习的关注,并在同类型群体中进行资源分享;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营造关注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职业发展目标。今天的互联网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辅导员通过营造了解行业、发现自我、共享进步的氛围,让学生合理、高效的使用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价值无疑是巨大的。结语我国高校的学业指导还处于发展初期,组织不齐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困扰着辅导员群体。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学业指导工作存在着巨大的创新空间。高校,毕竟是高层次人力资源最密集的组织;互联网,仍是激荡着创意和知识的宝库。我相信,建立起教师、学生、朋辈等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好内外部资源,出彩的“学业指导”一定不止于“三板斧”。参考资料:陶宏《论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为例》李恒超、朱莺《“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二级院系学业指导新模式构建研究》谢雯、徐建华《斯坦福大学学业指导模式及启示———以工程学院为例》赵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工作的创新》吴雅娜、周昭安《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业指导研究》唐华、王甦平《加拿大高校学生事务服务内容概述及启示》刘庆生《应用型本科高校新生“互联网 +”学业指导探索》陈延哲、刘德英《哈佛大学学业辅导制度的设置与启示》张雪莹《大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学生参与研究》陈晏华《美国高校学生学业指导研究》 阅读全文 >

  • 辅导员哪里“难”?我最少可以说 6 个

    高校辅导员,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这并不是说辅导员工作存在着高不可攀的智力门槛,或者说有着出生入死的健康风险,而是指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厨师做出一盘菜,考虑的是色香味。名媛下午茶需要的是“色”,车站卖盒饭需要的是“香”,城中村路边摊需要的是“味”。不同的场景中,厨师可以做出取舍,有确定的工作目标。辅导员的产品是学生,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日常安全、学业进步、心理健康等等。每一项都有底线,每一项都不可放弃,这就导致了辅导员成为了一个在大风中抱着平衡杆走钢丝的人。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辅导员陷入了困境。辅导员的七大困境No.1角色说不清,是教师还是干部?根据教育部的定义,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实际上,在很多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很弱,重管理而轻教育。与之同时,辅导员作为行政组织的最基层,调动资源的能力不强,却承担着众多重要职能,有人戏称为学校的“110、119、114、112、120”。“名不正则言不顺”,说不清角色定位,在一个组织里就缺乏调动资源的能力、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No.2能力要求高,九大能力都要有理论上,现代社会需要的都是复合型人才,但理论只是理论,大部分劳动者只需要发展自己的长处,通过团队合作来补足短板。而辅导员工作则不然,根据李永山的观点,辅导员应该具备九大核心能力:这里面囊括了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并且能力要求极高,远超于“纸上谈兵”并要在不同场景中亲身实战。No.3分身乏术,七大任务等你忙一个辅导员需要同时面对着两百个甚至三四百个学生,负责七大核心任务。有调查显示,某校的辅导员中,24%的辅导员每日处理事务数量在10件以内,58%的辅导员每日处理学生事务数量在在10-20件之间,18%的辅导员每日处理学生事务数量在20件以上。还有调查显示, 辅导员“经常加班”的占 71.05%, 有时加班的占 28.95%, 周末一般加班的占 63.16%。与老师相比,辅导员的工作琐碎,难以聚焦;与其他行政工作人员相比,辅导员的工作往往在八小时之外,学生的课余时间就是辅导员的工作时间。No.4效果滞后,看不见的工作最多在我国的本科教育中,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局限于课堂上,很多的育人工作就落到了辅导员身上。“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工作的效果却不是清晰可见的。除了服务于学工处、教务处、宣传部、校团委、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的工作外,学生的行为管理、学业发展、心理健康这种无法量化的工作,成为了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的“大杀器”。有六成辅导员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压力来源是“对学生负责”的自我要求,高于薪酬和领导要求。No.5绩效评价难,投入都看责任心教育界普遍认为,当前的辅导员绩效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较片面、评价主体不全面、评价结果缺乏运用等方面问题。首先是评价指标的问题,重结果轻过程。比如,每月与学生谈话20次以上,数量可以追踪,效果却无法衡量,辅导员的投入更不可衡量。其次,是评价主体依赖领导评价,忽略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当前辅导员绩效评估的主体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 校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门) ,以主管部门制定的指标、评估程序、结果运用为主。最后,是评价结果的应用不足。有的学校将评价结果与辅导员的奖金挂钩,但辅导员只知道奖金数额,但并不知道评价结果生成的原因,辅导员无法获得有效反馈,改进和提高自然也无从谈起。No.6职业发展难,专业化任重道远20世纪60年代,美国便提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问题。2006年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确立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目标。但一直以来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缓慢。权责利不明确。辅导员一直以来服务于多个部门,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变成了客服、勤杂人员。明确不同类型的辅导员岗位职责,划定工作范围的工作非常急迫。培养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处于“有什么学什么”的状态,即使攻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但由于学科建设落后于时代需求,实践指导性仍有不足。结语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 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 。而辅导员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弹性大、见效周期长,导致社会对辅导员的缺乏客观评价、认知不足,对辅导员是造成了深重的挫败感。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是公认的趋势,但必须要建立在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充分分析、工作方法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当我们对辅导员的“难处”了解得足够充分,才有了走向开阔未来的真正方向。参考资料:曾昭皓、李卫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构与反思》张乃脆 张青 陈盼《辅导员激励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 H 大学为例》李永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李永山《美国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特征及其启示》苏伯雄 《河北 J 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刘洋《Z 高校辅导员薪酬满意度实证研究》 阅读全文 >

  • 十年教务秘书:“我就是三头六臂,也难破6大困局”

    “做教学秘书,你不用担心失业”,谢老师苦笑着说“能转的多数都转了,我们留人还来不及。”一项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学秘书的离职率是辅导员的2倍,是高校各岗位平均数字的4倍。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同是高校面向师生服务的一线“排头兵”。不同的是,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线日渐清晰,而教学秘书深陷发展受限的泥潭中,不能自拔。01“三个脑袋”的教学秘书教学秘书有三头,“院里头、处里头、师生那头”,教学秘书需要长三个脑袋来聆听三种声音。教务处:教学秘书是本部门分散在各二级学院的工作人员。教学秘书是教务处与二级学院连接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请上报的作用。教务处通过教学秘书将任务布置到二级学院并回收二级学院的上报材料。二级学院:教学秘书是院、系教学管理的基层管理者。1)教学秘书为教学院长提供本部门教学方面的各类信息;2)代表教学院长与其他教学部门协调教学安排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3)将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布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教研室及教师,并协助完成;4)检查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否符合教学管理规定、教学材料是否符合管理规范;管理教学档案等。师生:教学秘书是服务者,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1)老师:为教师教学提供教学任务书、课表、教材、教室日志、学生名单等;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支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及突发事件。2)学生:组织学生完成专业方向和公选课、选修课、网络课的课程选择;为学生办理学籍异动、课程的免考免修手续;安排学生补考重修;为成绩差的学生提出学业预警;为毕业班的学生完成毕业资格审核等。三个声音,三类标准,让教学秘书深感头痛,所有人都知道教学秘书事务繁多、责任重大。那么“日理万机”的教学秘书能不能提炼出“方法”、磨砺出“专业”、承担起“使命”呢?02教学秘书的“六条胳膊”教学管理的工作繁杂而重要,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没有认识到管理存在的科学性,存在着“谁来都可以,谁干都一样”的错误认知。但在一线冲锋的教学秘书必须自力更生,六大能力必不可少。一、系统统筹能力:有计划、有余地教学秘书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具有复杂性。一方面,日常高校教学工作内容的种类繁多,需要做好时间分配;另一方面,在特殊的时间段,如学科评估、教学评估、专业认证等时期会有更多的临时工作。教学秘书需要整体把握工作节奏,事前有计划、计划有余地;既要考虑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又要处理好院校关系。二、协作沟通能力:拧成一股绳教学秘书,主要目标是服务教学,具有服务性。教学秘书需要和师生频繁地打交道,沟通能力必不可少。同时,教学秘书经常要同上级部门和领导沟通信息,接收学校有关教学方面的信息,汇报本院(系)的教学工作情况,需要协调各方面的需求、步调,形成一股合力。三、技术运用能力:实现现代化管理高校的各项教学工作都有明确的截止时间,具有时效性。如教学政策的调整一般以学年的上学期开始为节点;各级各类考试的安排更是精确到某一天某一时刻。同时,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很多教学管理工作都在线上进行。在数字化校园中,不能掌握各类软件和学校系统的使用方法,就无法保障工作的正常进展。四、教学管理能力:吃透政策、落到实处教学秘书是院系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具有辅助性。院系领导的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教学秘书做好辅助工作。一是掌握教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教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完整的教务知识结构体系,还要能够将卓有成效的用之于实践,成为教务管理专家。二是理解各类方针、政策。在各类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政策和规定。五、知识学习能力:面向学科、面向管理教学秘书的工作涵盖了教学工作的全流程,具有综合性。一是学习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技能。高校教务人员要通晓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尤其要精通教学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二是了解各院系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主要是相关学科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知晓学科知识框架。六、数据思维能力:数据赋能、提升服务教学秘书工作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具有准确性。比如,学院的教学数据如毕业率、升学率、获奖情况等,在学院的各类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一个学生而言,他的成绩将决定他的命运。在数据赋能成为趋势的当下,数据思维和分析能力愈发重要。为了应对挑战,教学秘书进化出“六条胳膊”。可惜的是,很多人少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只是跟着既有的轨迹运动,日复一日在重复工作中疲于奔命。为何如此?03难破的六重困局一、一眼到底,未来发展受限以沿海某大学为例,教学秘书的最高领导职务级别为正科级。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位高学历人才从事教学秘书工作,未来的天花板就是科级。对于希望在教学秘书岗位上做出成就的年轻人来说,一眼到底的生活无疑缺乏吸引力。二、好坏一样,缺乏合理评价一位教学秘书说:教学秘书要为所在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学生做好与教学有关的服务,这种服务没有标准,标准在是使对方满意。几年下来,他却发现“学校注重的是对个人有形成果的考核,而教学秘书整天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外人根本看不出什么成绩,做好做坏差不多。三、工作繁重,没有成就感有调查发现,教学秘书对工作不满意的首要原因是“工作繁重”,这一事实直接导致了大量教学秘书纷纷转岗。教学秘书每天要埋头于注册、选课、排课、考核、考试、师生咨询等事务性工作中,没有时间来进行研究创新等工作,也就无法在高校体系中获得提升。四、只听不说,缺乏科研机会教学秘书位于教学管理第一线,拥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对教学管理的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但是,在目前“重教学,轻管理”的氛围中,教学秘书能“听”,不能“说”,科研项目申请难。一方面,浪费了一些教学管理理论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另一方面,使得教学秘书缺乏提升能力、获得成果的机会。五、权职责分离,工作缺乏自主性教学秘书,是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秘书“有责而无权”,“只做事无管理”,面对各种因缺乏管理而出现的状况,智能被动的充当“救火队员”。“事务型” 、“经验型”管理盛行,“内行”管理未能普遍实现,让教学秘书的专业化、职业化难以推行。六、不受重视,未来改善预期不高目前,高校中仍存在着对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与科学性认识不足 ,将教务管理简化为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的现象。教学秘书不仅在职称、评奖等方面比同等学历/能力的人少,而且在学习、培训上被长期忽视。这些现象极大影响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一些能力强的人调离岗位或离开学校。04结语教学秘书作为一种职业,如果不受欢迎,必然导致人才流失,失去发展的人才基础。而教学管理作为一个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工作,一线从事教学管理的教学秘书却不断流失,限制着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提升,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损失。加速教学秘书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推进,已经刻不容缓。参考资料:陈文贵,杨玉林《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队伍建设》徐 东《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王诚怡《关于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思考》段玉玲《重视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加强教学管理》蔡银宁《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作用及素质培养》刘花德《浅谈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与能力需求》杨素秋《人力资源视觉下如何稳定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苏怡璇《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的反思——以教学秘书为例》王十一《独立学院教学秘书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康艺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探析》周青《高校教务人员职业化问题探析》黄锐远《高校教学秘书队伍问题及对策研究》翟佳会《教学秘书工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特点及作用分析》封钰《高校教学秘书管理服务育人路径研究》 阅读全文 >

  • 八大看点带你深扒“高校&职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2020年6月,教育部率先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下文简称“职校规范”);2021年3月,教育部紧接着发布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下文简称“高校规范”)。这两份规范从建设目标、原则、建设框架、详细建设内容(IT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建设、网络安全)、组织能力、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为各类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执行参考。小编仔细研读并对比了两份材料,下面来扒一扒有哪些核心看点,以供各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参考和应用。01看点1:建设目标高校提出“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职校要求“五新”两份文件都继续沿用“数字校园”而不是“智慧校园”,并指出:各种新技术的核心都是数字化,“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智能校园或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高校规范中将建设目标定义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职校规范将建设目标定义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具体提出新生态、新体系、新模式、新规律、新机制的五“新”。2看点2:建设原则高校“适度超前”,职校“绩效导向”建设原则部分,除了“整体规划、顶层设计、标准引领、分步实施”,两者均提到了“体验优先、应用导向”——高校规范提出“重视用户体验、以师生的使用体验作为数字校园建设运行重要的评价指标”;职校规范提出“师生是服务对象,不是管理对象”的理念, 要求提升师生的体验感、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通过应用,持续推进机构变革、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管理服务和制度创新等。同时,高等规范提出“适度超前”,在性能、容量等方面可适度超前,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保证技术平台能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探索创新应用,倡导区块链、边缘计算、智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职校规范强调“绩效导向”,克服为建设而建设,充分考虑“是否更加便捷高效、是否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是否降低了管理服务成本”。3看点3:基础设施高校探索5G、物联网、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在网络方面,高校规范除了校园出口、主干、接入网的规范定义,提出了对物联网、5G校园网的探索;数据中心对“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均有提及,可作为创新突破的方向。其中,人工智能平台及工具应提供机器学习、算法服务、模型管理等核心能力,提供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训练、部署、运行和管理能力。职校规范在教学环境、仿真实训系统环境、平安校园(如智能安防、视频监控、出入口管理、周界防护、车辆管理、电子巡查、消防可视化等)、能源管理(如变电所、电计量、给水官网、公寓电预付费、路灯照明管控、物业与工程管理等)等方面有较多的篇幅。4看点4:信息资源高校拓展科研资源,职校看重教学&仿真实训高校规范对"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教学资源、科研资源"有较全覆盖。其中,教学资源除了在线课程、数字化教材、实验实践资源,还包括了学术报告类资源。科研资源包括电子数据库资源、科学数据资源、应用软件资源、机构知识库、数字化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管理服务。职校规范突出通用教学资源、仿真实训(如实训软件、实验软件、实习软件)、数字场馆(如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数字图书馆等。5看点5:基础服务高校要求夯实基础应用服务平台,职校相对弱化高校规范提出“学校层面需要建设开放统一的基础应用服务平台,加强基础应用服务能力,促进应用系统的快速实施、有效集成和不断创新,更好服务学校各单位和用户”。常见的基础应用服务包含身份管理、流程服务、支付服务、消息服务、日历服务、报表服务、音视频服务、位置服务、应用管理等。职校规范对数据标准与中心数据库、统一身份等基础应用服务仅作为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6看点6:应用建设高校关注教科研协同,职校关注产教融合办学高校和职校规范中,在线教学、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均为核心关注点。差异化的地方在于:高校关注对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学科竞赛、论文训练等活动管理;科研方面尤为关注“提供文献资料、科学数据、科学计算等服务”。职校规范关注“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3+N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支撑,如“知识点+技能点+信息技术”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及顶岗实习、职业培训、双创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系统,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对接。此外,对“教学管理与评价”也设立了单独的章节,尤其提到”实现涵盖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资源、教学运行、校企合作、保障条件等多方面情况的动态检测和分析评价,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的依据”。7看点7:组织能力职校提出信息化领导力,高校关注教师信息化素养高校规范对信息化素养的组成要素、培训内容进行了定义。从高校信息化的组织机构、人员队伍、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经费保障、运维服务、综合评价等方面对数字校园保障体系进行规范。职校规范对组织体系,如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组织机构、政策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如规划与建设机制、人员培训体系、经费保障机制)进行了定义, 提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一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水平”。组织方面,高校和职校两者都要求设立“校院两级信息化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专职信息化人员”;经费方面,均提到要“设立常态化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资金,形成可持续经费投入机制”。职校规范还对信息化应用与推广工作进行定义,包括:师生和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人员培训体系和机制的建设、信息化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教育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8看点8:评价体系职校提供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及其评测点高校和职校规范两者均提出采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原则。高校规范要求数字校园评价内容应包括规划、建设、运维服务、用户素养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程度。职校规范还对高职、中职两类学校分别建立了三级指标及其观测点,有比较深入的参考价值。 阅读全文 >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网站群WebCarrier CMS相关信息汇总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2017年03月02日资料显示:自2009以来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一直积极参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网站群系统的建设,并承担校园网整个网站群软件系统的运维服务。根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网站2014年6月19日内容‘单一来源公示--网站群升级改造2014’显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网站群系统由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承建,目前学校已经建成学院及部门网站40余个,本次子站迁移是基于该网站群系统基础上的网站迁移;本次进行的页面防篡改工作是为保障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网站群系统安全性而进行的功能性升级,本次不单独采购昂贵的专业防篡改软件而直接使用使用网站群中的扩展功能并在公司的配合下完成页面防篡改建设工作。2015年4月21日资料显示:学校已经建成学院及部门网站50余个。2015年6月30日,学校举办网站信息员培训会。相关专家讲解了二级门户网站建设规划要素和注意事项;有关技术人员对门户网站CMS站群管理系统的信息报送流程进行了讲解和演示。2018年8月3日信息技术中心对校园网站群服务器进行升级, 校园网信息发布功能临时关闭 。信息办、信息技术中心2018年工作动态显示: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对学校各级网站内容进行调整。完成学校英文网站的建设,梳理了英文网站运行管理流程。进行了老干部协会、金桥培训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离退休处、创建在线、2018年伙伴周、档案馆等网站建设或布局调整。作为教委首个应用试点,将学校关键信息系统(网站群系统)迁移至上海教育云。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2019年04月15日公告显示,目前学校已经建成学院及部门网站近70余个。2020年7月20日学校网站群访问中断30分钟,进行服务器升级。另根据学校宣传部2021年5月19日‘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显示信息发布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网站群管理系统,加强学校各级门户网站的统一建设,实现信息采集、整理、分类、审核、发布和管理的全过程,促进信息共享和联动。“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建设与改版网站共65个。2021年9月29日为保障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网站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网站群系统升级维护。拓展资料:时光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ebCarrier WCM)是一套针对大中型企业、政府与组织而开发的基于设施类门户管理产品。其在充分吸取了国内外顶尖的内容管理系统精华的基础上,全面融合了国内用户的实际需求。时光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ebCarrier WCM)除了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内外站信息门户、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外,还可以实现与其他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经过项目实践证明,时光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ebCarrier WCM)高资源整合、人性化操作更强。具有独有的站点群应用特性支持多个站点组成统一的体系,使得同一组织内部的多个站点之间不再互相孤立;站群管理系统实现网站群的集中管理、分散维护、统一导航和站群检索,并允许访问者以统一的身份权限访问不同的子站点应用,从而使各子站点之间不再相互孤立,而是以整体的形象、整合的资源面向各类受众群体。信息高度共享可以实现集群中各网站间信息的纵向传递、也可以通过“共享目录”实现信息节点间横向的互通。强大的系统扩展和二次开发能力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具有数据模型管理目录管理模块可维护基于资源目录体系的基础分类法及给站点内容管理或信息公开等提供共享目录;内容模型管理,系统内置了文章类、信息公开类等13种内容模型,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更多或灵活扩展内容模型。元数据管理模块基于资源目录体系设计的元数据管理,方便CMS系统与其他资源目录系统对接。工作流管理模块灵活快捷的工作流程管理,为CMS系统提供业务流程的底层支持。数据字典管理模块其规范了各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为应用系统的数据更好利用打下基础另,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2017年04月20日资料显示: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的电子政务、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时光在中国建立了多个区域总部及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在3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成立于2004年,是时光软件在华东地区的营销和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电子政务、数据交换、软件集成、中间件产品本地化市场开发,已经为静安区教育局、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测绘院、上海证券、上广电、上海市发改委、青浦区教育局、无锡市人民政府网站等政府及科研院所提供各类软件及解决方案。 阅读全文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群系统(Gpower Cms8)介绍&网站开通流程

    网站群管理系统(Gpower Cms8)针对新媒体信息发布需求,采用UI-UX全新设计,融合Angular 、React等现代前端框架/库的诸多特点,支持前台与后台的分离,静态页面与动态程序的分离,提供PC+移动客户端多终端一体化信息采集、管理。支持多站点、多终端、多种显示效果的自由组合,支持不同终端模版的个性化定制 。2015年5月6日, 党委宣传部和网教中心联合举办网站管理培训会议 。网教中心主任李力介绍网站安全的严峻形势,分析二级网站事故频发的原因,针对即将开展的网站技术整改工作,从整改目标、整改内容、任务分工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做了全面说明和部署。网教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崔骋宇针对我校网站的攻击事件,介绍了网站群管理平台在安全方面的多重防护策略,并以实例说明网站进入站群系统的操作步骤。2015年8月3日-5日,网教中心李力主任赴北京考察了北京通元软件公司、云适配技术公司、中科曙光公司,针对我校网站群系统建设进展、网站移动支持、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等内容与三家互联网公司进行考察和交流,为今后进一步合作取得了共识。 目前(当时)北京通元软件公司正在承担着我校网站群平台及全校网站改版迁移的工作,通过检查和汇报,认为该项目进展顺利。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化管理处2015-12-30构建网站群系统平台,提升网站整体安全性文章显示 我校2012年引进站全系统,部署了校内点击率最高的学校门户网和新闻网,运行效果良好,本次再增两套站群系统,将二、三级网站全部迁入。 通过构建站群系统平台,对校内各类网站进行技术整改,提升网站整体安全性。建设内容包括: 一是新增2套站群管理系统和一套个人主页系统,构建校内综合站群系统平台,对校内一、二、三级网站和教工个人主页进行分类部署,统一后台管理,提高网站建设管理整体水平; 二是将分散地76个二、三级网站分批迁入站群系统平台,集中配置web防火墙和网页防篡改工具,采取网页静态化、内容管理和发布内外网分离等技术手段,多方位保障网站安全。 网站整改是该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迁移网站数量大,情形复杂(有的下挂多个三级网站,有的有留言板、在线投稿、在线注册等交互类栏目),新建、改版、原版迁移等需求不一。迁移工作量大而复杂,要经过网站模板制作,结构分析、数据导入,检查修改,上线运行等多个环节。目前,76个网站全部完成迁移工作,自10月28日起陆续上线,运行状况良好,部门网管员也逐渐适应和熟悉了新系统的管理和信息发布。 另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教中心历史版本中"信息管理部工作简介"描述中包括 学校数据中心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通元站群系统数据库 校园网二级网站技术支持:提供二级网站运行软、硬件环境,所需数据存储空间;负责制定学校网站建设和管理的技术规范与信息标准,分配网站空间资源及管理授权(管理员帐号、密码)。目前校内各级网站107个。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工作管理平台2021-05-2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提到 第十六条 学校各类网站原则上要基于学校网站群系统构建及部署,由学校统一实施网站安全等级保护。未进入站群系统的网站,由建管单位按等级保护二级系统自行进行等级保护备案、测评等工作,所需费用自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申请开通流程 阅读全文 >

海贝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微信公众号

咨询顾问

Copyright@2024 EduDigital123.COM 教育数字化知识图谱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001 京ICP备2024042673号-3